我坐着轮椅,从霍姆斯逃到黎巴嫩

  新华社贝鲁特4月1日电 通讯:“我坐着轮椅,从霍姆斯逃到黎巴嫩”

  新华社记者李良勇

  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南大约40公里的一处山谷中,一片山坡上的橄榄树丛间,杂乱地搭建着几十个破旧的难民营帐篷。这是叙利亚难民艾哈迈德·阿巴斯初到黎巴嫩时的栖身之地。

  阿巴斯现年50多岁,2012年为躲避战火从叙利亚霍姆斯的家乡逃难至黎巴嫩。“我当时病得非常严重,几乎没法走路,我是坐着轮椅乘出租车从霍姆斯逃到了黎巴嫩,”他说,“一路上看到许多尸体,还有许多路障。当时的情形真是难以形容。”一个月后,他把妻子和两个小儿子以及女儿也接到了黎巴嫩。

 

  如今,他和家人租住在距难民营不远的小镇上的一套旧房子里。

  “我们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是阿巴斯提起难民生活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阿巴斯告诉记者,因身体原因以及黎巴嫩当局很少给叙利亚难民发放工作证,他一直没有工作和固定收入来源。一家人主要靠二儿子打工养活,每个月还要付350美元的房租。“尽管有一些慈善机构的捐助,但我不得不经常跟亲戚借钱。”

  阿巴斯的妻子法蒂玛是黎巴嫩人。作为黎巴嫩“女婿”,阿巴斯在黎巴嫩却难言有更多特殊待遇。而且,根据黎巴嫩法律,对于外嫁的黎巴嫩女性,其子女不拥有黎巴嫩国籍。

  “以前,我们在霍姆斯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汽车修理师,”阿巴斯说,“孩子们也都能上得起学。”

  “我们在霍姆斯有一幢漂亮的房子,我经常和朋友们在花园里玩,”阿巴斯的小儿子、现年14岁的比拉尔插话道,“爸爸经常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但在这里,爸爸再也没钱给我买东西,我也没多少朋友。”

  阿巴斯的手机里还存着一张以前老房子的照片,但如今已是一片废墟。“一枚火箭弹击中了我们的房子,我的大儿子同时也被炸死了。”提起这些,阿巴斯不禁泪眼蒙眬。

  “大儿子以前在黎巴嫩军队服役。他想要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时没有一起过来,”阿巴斯说,“而就在他准备来黎巴嫩时,却遭遇不幸。”

  “听到噩耗后,我们甚至都没办法回去再看他一眼,”法蒂玛说。她一边亲吻着大儿子生前的照片,一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如今,阿巴斯已在黎巴嫩生活7年,二儿子也在黎巴嫩娶了一名叙利亚妻子且有了两个孩子,但一家人无时无刻不想着能重返家园。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觉得我在霍姆斯。我想象我在家乡、在霍姆斯的街道上、在当年的邻里之间,由此给自己以希望。”阿巴斯说。

  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超过100万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其中,部分难民像阿巴斯这样,在黎巴嫩还有亲朋可以投靠,还能租住得起房子;而更多的难民举目无亲,只能栖身难民营。

  黎巴嫩政府多次表示,这些叙利亚难民给黎巴嫩带来沉重的经济、社会和安全等负担,坚持要求他们返回叙利亚。

  黎巴嫩安全部门3月宣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至今,已有超过17.2万名叙利亚难民从黎巴嫩回国,其中包括自行回国和经黎方安排返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