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百万物种濒临灭绝 将危及人类生存

  中新网5月7日电,据《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5月6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专家发布的报告显示,世界上百万物种濒临灭绝,且速度正在加快。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和消费习惯,大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注定走向衰亡。

  据报道,由于人类过渡采伐森林、发展集约化农业、过渡捕捞、大规模进行城市化发展以及过渡开采矿石,导致75%的土地环境发生“严重异化”,66%的海洋生态受到影响。这一切导致地球上800万种动植物中约有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其中,很多物种将在近几十年内消失。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3月5日,一只名叫“Poppy”的雌性冠冕狐猴,冠冕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的一种极度濒危物种。

资料图:冠冕狐猴,马达加斯加的一种极度濒危物种。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科学家预言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的发生,该报告同学术界多年的讨论相吻合。如果说,前五次生物集群灭绝是由外部恶劣环境导致,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将是第一次由人类导致的灭绝现象。

  不过,报告也指出,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阻止该预言成为现实。

  该发布报告的平台负责人沃特森表示,如果人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还为时不晚,整个社会应该进行深度转变,保证物种消亡的速度放缓。

  该报告由450名生物多样性专家花三年时间写出,总结了造成物种灭绝的五大原因。

  就顺序而言,分别是同农业和林业相关的土地使用、渔业狩猎层面的资源获取、气候变化、污染和物种侵袭。

  就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点,目前国际社会已经采取行动。在2015年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致力于将气温上升限定在2度以内。

  该报告还强调了大家应该改变农业及饮食模式的重要性。虽然没有直接鼓励大家减少肉制品食用,但仍呼吁大家饮食多以植物为主,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报告还提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可采取的各种经济机制,比如设立捕鱼配额,进行财政改革等。报告甚至提出各国发展应该远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教条观念。

  据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于2020年在中国举行,到时各国有望设定2050年地球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