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访客闯入太阳系:地球生命来自另一个星系吗?

  搭乘“奥陌陌”等星际访客的便车

  地球生命来自另一个星系吗

  2017年秋季,雪茄形状的“奥陌陌”(Oumuamua)闯入太阳系,成为科学家发现并证实的首个星际访客,在科学界引发了不少的喧哗与骚动。尽管它是小行星、彗星还是外星飞船还是个未知数,但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类似“奥陌陌”这样的“天外飞仙”或许并不特别,而且,地球上生命的构成元素可能源于其他恒星系,它们搭乘“奥陌陌”这类星际访客的便车到达地球。

10月19日,当泛星巡天望远镜发现这位“不速之客”时,它距离地球0.2个天文单位,大约3000万公里。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这是颗彗星。10月25日,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拍摄照片显示,Oumuamua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这意味着,Oumuamua诞生于母星系的冰线之内。

2017年10月19日,当泛星巡天望远镜发现这位“不速之客”时,它距离地球0.2个天文单位,大约3000万公里。

  但目前,这些还只是假设,我们需要借助未来的大型望远镜,“抓捕”更多类似“奥陌陌”的天体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获得最终答案。

  “奥陌陌”并不特别

  研究人员表示,“奥陌陌”是我们在太阳系内观察到的首个获得确认的星际物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有史以来首个到达太阳系的星际物体

  “我们认为,像‘奥陌陌’这样的物体……在任何时候,在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的地方,都会存在一个。”在上个月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突破讨论”(Breakthrough Discuss)大会上,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空间研究系负责人、行星科学家比尔·波特说,“这实际上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影响,类似‘奥陌陌’的物体可能将生命从一个天体带到另一个天体。”

  这一想法被称为“有生源说”(panspermia)——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的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的学说。当时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流星到达地球,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统运行至另一个行星系统。

  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隔热防辐射保护

  目前,“奥陌陌”的确切尺寸还是个未知数,但研究人员认为,它的最长尺寸不超过800米。该物体在远离太阳时会显示出“非引力加速”,这使人们纷纷猜测,“奥陌陌”可能是某种外星太空船。

  但更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太阳系的“闯入者”很冰冷,它的奇怪运动由类似彗星的排放气体所引起。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其上的冰会从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形成彗星巨大的彗头以及长长的彗尾。当这些气体被释放出来之后,天文学家就能使用望远镜来研究并确定它们的组成。

  夏威夷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天体生物学家凯伦·米奇在参与“突破讨论”小组讨论时表示:“这告诉我们,冰可以经历如此漫长的旅途而保存下来。”先前对我们太阳系内彗星和其他小天体的研究表明,类似“奥陌陌”这样的物体有良好的隔热和防辐射功能,对于任何可能“搭便车”的微生物来说,这都是好消息。“活有机物可以在‘奥陌陌’内部得到很好的保护。”

  天文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孕育“奥陌陌”的恒星系统,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奥陌陌”是在多久以前被喷射到黑暗和寒冷的星际尘埃中的。但米奇说,它可能已经在星际空间穿越了1000万年甚至更长时间。

  寻找下一个星际物体进行研究

  当然,目前还不清楚“奥陌陌”上搭载的任何假定生物是否能在与地球的撞击中幸免于难。米奇说,这一冰冷的物体以相对于我们星球21500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我们撞来,“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撞击速度”。

  对此,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系教授斯特恩·西古德松在“突破讨论”大会上的另一场演讲中表示,“奥陌陌”及其上的“乘客”可能相当松软,所以在撞击地球后,可能会相对温和地降落并在闯入我们的大气层时散开。

  西古德松说,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艾维·劳埃伯和其他人以前的工作,以及他自己的计算表明,在我们这个星球近46亿年的历史中,大约有100个类似“奥陌陌”的天体撞击过地球,“所以,是否其中一个这样的天体内部有生物群,我们并不知道”。

  劳埃伯补充说,我们不清楚“奥陌陌”现在到底在哪里,“因此,寻找下一个星际物体更有意义”。功能强大的大型天气测量望远镜(SST)计划于明年从智利升空,开始观测天空,当它“满血”运行时,可能会每个月发现一个星际物体,供我们研究。

  此外,科学家提出,也有可能很久以前生命只是经过了短短的距离就到达地球。我们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相当有规律地交换岩石,这一点,地球上不断增加的火星陨石可以作证。事实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始于红色星球,一块火星石头在一次强烈的撞击中到达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