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开国少将甘祖昌:解放后竟主动退役做农民29年(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1953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经常昏倒,1954年到庐山疗养治病,仍不见好转。他每日发愁,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1954年军阶鉴定,同志们一致通过他为正师级,报到总政治部,被批准为准军级,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在授衔仪式上,他穿着将军服,神采奕奕,但回家后却对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此后,他不止一次向组织上写报告:“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当时,他的请求没被批准,1957年他又接着写。这一年,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他当面向萧华提出申请。最终,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从新疆到江西,精简家什,却把家禽家畜优良品种带回去;带领乡亲种果树、改良田、修水库、建电厂、修桥筑路,恩施十里八乡,情系农民群众

  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家属从新疆动身回莲花。临行前,他对家人说:“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全家大小14人,行李精简成3个箱子,此外就是带了8只笼子,装着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

  甘祖昌一到家,就把弟妹们叫来,说了两件事:“一是我回来当农民,和你们一样是个平民百姓,靠劳动过生活。你们看我把新疆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都带回来了,为的是在家乡发展生产;第二件事,我们的家庭以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以后有苦同当,有福同享。我回来了,大家一块过好不好?”大家表示同意,公推大弟森昌当家,甘祖昌和他的孩子们都服从他的指挥。

  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刚回来的时候,甘祖昌住在墙壁乌黑、光线阴暗的阁楼上,白天苍蝇成群,晚上蚊子肆虐。老伴担心他的身体,怕他适应不了。甘祖昌却很安然地说:“这有什么关系,苍蝇多勤拍打,蚊子多挂帐子,没电灯早睡觉,生活不是很好么?”

  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叫醒孩子们,每人背个粪筐,到村外去捡粪。他边走边对孩子们说:“狗屎最肥,猪屎也好,牛屎差一点,但喂鱼最合适。肥料是,庄稼才能长好。”半年时间里,甘祖昌和孩子们为队里集肥上万斤。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也都早起拾粪了。甘祖昌又对孩子们说:“现在抬粪的人多了,这是好事。我们不和别人争肥料,以后你们每天早晚割一担草。牛要吃草,又可以沤肥。”这样,他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割草。

  初冬的一天,甘祖昌把全家人召集到屋后的虎形山上说:“我们队里人多田少,应该扩大耕地面积,这片荒山多可惜,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栽上果树多好!”

  小弟洪昌有不同意见:“这片黄泥山不长庄稼,种了也白费力!”

  甘祖昌摇摇头说:“不是土质不好,而是你们开垦的方法不对。南泥湾土质比这更差,庄稼同样长得很好。主要是挖得深,水份可渗入底层,不容易被太阳晒蒸发掉。方法是先把表层土挖五六寸深放置一边,再深挖下去一尺,然后把表土覆盖在上面,施上些农家肥,庄稼一定长得好。”大家听他说得有道理,决定试着干。甘祖昌本人带头,一冬天挥汗如雨,挖断了六七把锄头。工夫不负苦心人,第二年春天,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半斤多重的大萝卜、十几斤重一兜的大番薯。在甘祖昌的带动下,周围的乡亲也向荒山进军。寒冬腊月,甘祖昌又带领孩子到离家七八公里的苗圃去买树苗栽种在虎形山上。连续4年,栽果树上千棵,成活率95%以上。待虎形山成了花果山时,甘祖昌又把它无偿地交给了集体,并嘱咐孩子们,以后不准再上山摘果子吃。为国为民,功成身退,这就是甘祖昌的性格。

  甘祖昌所在的坊楼沿背大队(现为沿背村)共有1400亩耕地,其中600多亩是冬水田,常年水汪汪,人牛下田烂泥没腿肚,亩产只有100多公斤,因此全大队年年吃国家返销粮。怎样才能改造好冬水田呢?甘祖昌查看了16个垅、60多块冬水田的土质。他想起了城市挖地下水道排除污水的方法,便把大队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农民召集起来开座谈会,谈自己的想法。生产队长谢回生说:“开沟排水的确是个好方法,可以先搞一丘田做试验。”

  在甘祖昌的倡导下,由谢回生、刘云林、谢秋苟、刘范朗等5人成立了改造冬水田实验小组。经过试验,开沟排水的方法成功了,当年种的红花草,第二年就获得丰收。接着,就在全大队推广,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亩产提高了50公斤,脱掉了“吃返销粮大队”的帽子。为了支付社员的劳动报酬,甘祖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给大队社员发奖金,改造l亩冬水田,奖钙镁磷或过磷酸钙25公斤。20世纪60年代头3年,他共发出化肥5万余斤。由于他带领群众改造红壤和冬水田成绩卓著,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聘请他为科学研究员,并邀请他到南昌参加过3次江西省农业科学大会。

  1962年农历大年初二,坊楼公社(现为坊楼镇)书记刘可兴来拜访甘祖昌。甘祖昌紧握着他的手说:“老刘,全公社七八百亩望天田亩产只有400多斤,每年要吃返销粮300万斤,种田的没饭吃,这个问题你非解决不可。”刘可兴谦虚地说:“我来向你请教,靠你老人家支持把产量搞上去。”甘祖昌点头说:“好嘛,我们合作!”刘可兴提出修水库引水灌田,这正说到甘祖昌的心坎上。他高兴地说:“我们公社的田就得了两种病:一是肺结核,二是胃肠炎。犯胃肠炎的冬水田我们大队整治得初见成效。我想利用修水库的办法医治肺结核的望天田是完全有效的。只要你能把这两种病治好,群众就会拥护你。”

  为了修水库,甘祖昌和刘可兴跋山涉水去勘测。他们走到小五庙、龙潭冲时,甘祖昌说:“看看,这里是天生建水库的地方,山上有股长流水,山下是石底,水面也不宽,可以节约很多劳动力。”他又走到浆山冲,找到一个石底水面窄的地方,对刘可兴说:“这小河下游,曾建过两次水库,都让大水给冲垮了。现在我选了这个地方,估计洪水流量不会很大,最适宜建坝。”经过详细研究,决定第一批先建两个水库。

  修水库的计划报上去了,吉安地区特派水利工程人员来勘测,整个工程概算需四五十万元,县里拿不出钱来,公社也只有几万元经费。甘祖昌左思右想,想到了附近停产的峙垅煤矿,如果先把煤矿搞起来,拿挖煤赚的钱修水库,经费不就解决了吗?公社采纳了他的意见。煤矿两年创造了20多万元利润,基本上解决了修水库急需的经费开支。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