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远渡重洋拍摄非洲面孔
深度游非洲5国带回2T影像素材 感慨中国为非洲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亚的斯亚贝巴的老城区Piazza
几天前,李东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回到广州。
自从十年前弃商玩摄影以来,这个化工专业出身的理工男开始崭露头角,展出摄影作品《宝汉人家》等,备受外界关注。
因为在中国见到很多非洲人群体,李东很想知道他们原来的生存状况,于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穿越西非和东非五国。经过非洲五国的走访,他发现中国为非洲当地基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而中国产品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海外市场。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逸男
这次非洲之行,李东的随身衣物和证件、药品只备了一个小行李箱,另外两箱全是特意准备的摄影、录音、摄像设备。他办理了《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带上许多防蚊喷剂和药膏,并将行程安排在五个非洲国家的首都,并选择条件较好的民宿居住。两个月下来,他并没有碰到疟疾或其他疾病,还笑着说自己有些防蚊过度了,“(蚊子)都是飞直线,很好消灭”。只是初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时,李东没戴帽子走了一天,结果头顶晒得肿红,“吓坏了,手指头按下去是半厘米深的坑。皮肤绷得光亮油黄的,像北京烤鸭,两天后才消”。
理工男的跨界之行
李东说话慢条斯理,此前,他是一名经商的好手。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李东于1992年来到广州石化设计院工作;2003年后,他做起了高端家具供应商并担任总经理;2008年,李东忽然放弃主业,开始人文和纪实摄影的尝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4年,展出广州题材的作品后,他开始参加各种讲座,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广,并不断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对广州的认识一直在积淀和酝酿,就像葡萄的发酵过程”。选择去非洲,是因为李东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很多来到中国的非洲人,这激起了他的兴趣,他想了解那些留在老家非洲人的生活。
可当他真正来到非洲后,很快就碰到很多不适应。首先是水电供应不足,即使在内罗毕,他也很难享受到冲凉的感觉;而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他也经常遭遇停电停水;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基础建设并不太好。“公共设施和社会设施比较弱,条件好的家庭自备发电机、高水塔。很多人对中国的生活非常向往。”李东说。
但这些困难丝毫不减他想深入了解非洲的愿望。每到一个地方,他常常要来回逛上十公里。刚开始,他不敢入夜后在外溜达,但后来发现,“很多当地人都很客气和热情”。
观察完城市后,他就扛着设备找人拍摄,靠着翻译器和不熟练的英语,穿梭于当地酒吧、公益机构、学校和华人企业等。
和当地人沟通,李东颇有心得。在内罗毕,他特意购买了当地的民族服装,而在炎热的拉各斯,他也入乡随俗地剃了光头,“只要展现出尊重和友善的姿态,当地人都比较愿意交流”。就这样,他融入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圈中,不仅有贫民窟艺术家、中产阶层的绅士或女士培训班,还有中国的企业家和华侨慈善机构等。他还有幸赶上了拉各斯的华人春晚,欣赏孔子学院非洲学生表演的武打、唱歌等节目,也习惯了“时刻要和苍蝇去抢的”牛肉汤,吃着蘸酱油和辣椒的牛油果。
两个月下来,他累得够呛,尽管很多地标区域他都没时间去,但丰富的采访资料给他全新的体验和思考。
中国援助改善当地人生活
游历非洲五国,李东感叹中国的援助大大改善了当地非洲人的生活。在埃塞俄比亚,他看到干净的贫民窟和拥有垃圾桶的人行道,中国承建的轻轨每日人来人往,在当地备受欢迎。而中国投资的东方工业园区则解决了大量当地劳工的生存问题。那些自备水箱和发电机的小区在他看来,“就像十年前广州的经济开发区,每家工厂自备消防水池和柴油发电机一样”。
在气候条件最好的内罗毕,李东则感受到了开放、法治的国际化都市身影,“每个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奔忙,想方设法地改善生活,连贫民窟也在自行解决问题。”他看到内罗毕老街市中心的车站旁,在正午直射的阳光下,一个黑人小哥像人工复读机般口头播报着广告。李东认为,这正是非洲崛起的动力。
华人企业在非洲发展同样生机勃勃,“中国文化对非洲来说是时尚、先进的”。
对李东来说,创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采访20多人后,他带回了2T的影像资料,“我真正从个人角度认识了非洲。”李东告诉记者,4月中旬,他将整理出非虚构的文字和部分纪录片。
进“山洞”闭关创作
李东对非洲一直非常关注,并为非洲之行做了很久的准备。他把自己“闭关”的地方称为“山洞”,这其实是位于清远的一座独栋别墅。只是家里空荡荡的,偌大的客厅中,简单放着几样家具,铺上非洲主题的桌布,用花瓶插上两支花。
唯一像样的地方是李东的书桌和工作室。三年来,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一个人待在这座别墅中,阅读关于非洲的书籍、学习写小说和剧本创作,做笔记、学制片。他常常搬一个小桌放在阳台上,边看书边做笔记,写写画画,直到越写越顺畅。隔一段时间,他又换到大客厅的书桌办公,寻找新思路。
每天早上四点是李东灵感最旺盛的时候。他会熬点粥、煮上几顿饺子,现在家事几乎都由妻子在打理,埋头苦苦创作的李东觉得很亏欠,“没心思和兴趣做其他的事情,可我一直用家里的钱却没有产出,心理上很愧疚”。
对话:
中国产品在非洲市场机会巨大
广州日报:你这次非洲之行的主题是什么?
李东:是关于蜕变和出路。我希望从非洲人的切入点来反映社会和国家的变化,虽然很难但也很有意义;我关心每个人的出路问题,比如我自己的出路,还有非洲人来中国再回到非洲后的出路等。
广州日报:为什么要从摄影转型做剧本、小说这些你个人并不擅长的东西?
李东:单是拍摄一条街所涵盖的内容和影响力比较单薄,单纯用照片呈现比较局限。纪录片和非虚构小说的信息量会更广,故事通过电影艺术的提炼会更加有深度。现在我的剧本大纲已经写到第六版了。
广州日报:目前中国商品在非洲的市场大吗?
李东:其实非洲市场会给中国产品很多机会,但海外市场的真正竞争力还没有打开。比如拉各斯的高档连锁超市,目前我还没发现有中国品牌。在雅温得商品交易会的展销大楼,我也没有发现参展的中国厂家。目前发展较好的像传音、华为等手机行业,还有日用品、二手电器等,比如二手相机很畅销。非洲的摩托车市场很大,但当地没有真正的一手车。只要质量过硬,中国的二手车在那里也会很有市场。
广州日报:接下来的纪录片整理会采取什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