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厦大举办大会庆祝田昭武院士喜迎九十华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莫言

  记者苏伟珍 通讯员欧阳桂莲

  2017年6月28日,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昭武教授,即将迎来九十华诞。6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召开简朴而隆重的庆祝大会喜迎田昭武先生的九十寿诞。

  田昭武,1927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诗书家庭。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师从卢嘉锡、蔡启瑞、钱人元等名师。田先生是我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现为厦门大学化学系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历任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福建省科协主席、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国际电化学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编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等。田先生自1949年在厦门大学工作至今,创建和领导了厦门大学电化学教研室,现已发展为我国电化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电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跻身国际前列。

  致力科学源头创新、大力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田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化学,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学、数学、计算科学、微系统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取得“电化学自催化”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此后在电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从经典电化学研究到现代电化学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法、实际应用三方面(被戏称为“三驾马车”)都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而且他通过多学科交叉,引入其他学科方法、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拓宽电化学研究的方法和视野,同时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其他学科、应用领域,如分析化学、微系统微制造、制作生物芯片的高密度阵列点样技术、基于液相储能的超级电容器等等,不断创新,硕果累累。这些科研工作的主要历程和成果都体现了田昭武先生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特色。

  雄才大略谋全局,以推动电化学整体发展为己任。田昭武先生眼界高远,不仅带领厦大研究团队勇攀电化学科学高峰,深以推动我国电化学科学的整体进步为己任。他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极力推动中国电化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1988年夏,与吴浩青、査全性二位先生联名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1995年,在田先生的坚定努力下国际电化学会第46届年会在中国厦门成功举行,他亲自担任大会主席,这是国际电化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大会盛况空前,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赞誉,为国内外电化学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国际交往的平台,展示了我国电化学研究成果,推动了电化学界的国际学术交流。1978年,他主持研制的电化学综合测试仪无偿交付批量生产数百台,突破我国长期依赖国家外汇采购进口设备之困境,使更多研究单位得以利用国产仪器开展工作;结束了中国人未能制造电化学综合性仪器的历史,并于当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著作《电化学研究方法》出版,此书深入、系统论述近代电化学理论方法,是国内研究生及广大电化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教材或参考书,堪称中国电化学科学经典著作之一。1995年,《电化学》期刊创刊发行,由田先生担任首任主编,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该刊物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及时反映我国电化学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为电化学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开设园地。在2011年第十六届全国电化学会议(重庆)上,田先生与査全性院士同时被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电化学界最高荣誉——“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勇挑重任育新人,德高望重桃李芳。1949年毕业后,田先生留校担任卢嘉锡先生的助教,接着就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三尺讲台上,他始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把教育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追求。他理论知识扎实,讲授富于启发,注重教学相长,爱生如子,更注重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在百年树人的历程中涵英哺华。他勇挑重任,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电化学学科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治学治校双肩挑,胸怀国家志千里。田昭武先生1982—1989年出任两届厦门大学校长,他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将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促进了厦门大学教育事业发展。他集中精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改革,大胆创新“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此厦门大学有了“三学期制”和“双学位制”。他推动厦门大学走出一条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新路子,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虽公务繁重,田先生仍然坚持亲自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在科研学术领域不断探索前进。1986年,田先生荣膺教育部“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他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倡导绿色交通,为此积极向国家各部门建言献策,并且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奔走于政府、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之间。双肩重担、举重若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田先生用身体力行展现了一位老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不变情怀。

  田先生九秩高龄,至今仍然活跃于科研第一线,“人近高寿尤赤子”,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学术大家的高大形象,令人仰为观止。孔子有言:“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田先生一生坚持“立志、奋斗、创新、求实”的学术精神,对后辈学者具有很大的激励和启迪意义,是给予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创办60年

  今年,同时也是由老一辈科学家田昭武院士、周绍民教授等创立的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创办60年。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60年风雨历程,几代人不断的努力,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自1960年正式建立电化学教研室后,电化学教研室的基础电化学、电化学电镀、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腐蚀等方向均得到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田昭武院士和周绍民教授着力布局电化学学科发展,培养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电化学人:如林祖赓教授开展能源电化学研究;如林仲华教授公派出国,深造回国后,开展谱学电化学研究;吴辉煌教授开展生物电化学研究和材料电化学的研究等。80年代后期,田昭武院士高瞻远瞩,关注国际电化学科学的发展新方向,在实验技术上,从传统的电化学实验技术发展到从在微观分子水平研究电化学界面过程,如引进扫描探针技术和振动光谱技术,把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1985年林昌健教授获得博士后,开展腐蚀电化学研究;1987年,田中群教授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开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孙世刚教授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开展电催化和电化学红外光谱研究;毛秉伟教授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开展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研究。传承田昭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在新一代厦大电化学人的努力下,电化学教研室不仅在研究队伍上不断壮大,在研究方向上逐渐拓展,在研究方向上独具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