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走进北京语言大学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走进北京语言大学

  主创嘉宾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走进北京语言大学

  总导演闫东回答留学生问题

  网易娱乐4月17日报道 4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广播电视台、珠海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举办了主创交流活动,总制片人、总导演闫东,执行总导演李凯等主创亮相活动现场,与北京语言大学师生一同观看了影片,并就中国纪录片如何走向国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是来这里寻找知音的”,闫东说。这已经是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校园点映和交流活动的第三站,此前影片先后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和同济大学,引发师生热议。第三站选择北京语言大学,闫东笑言“用心良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全世界1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都在这里学习过。“我了解过,建校以来,有近20万留学生从这里走出来。我们这部片子本身是讲中国故事的,我很高兴看到现场不仅有这么多我们中国的学生,还有很多外国留学生面孔,我们一起来看片,一起互动交流,我想知道他们喜不喜欢这部片子,也希望通过他们,让中国故事远播全球。”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誉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被列入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国际传播工程项目,时长70分钟,历时9年跟踪拍摄,独家记录、生动呈现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过、施工难度、技术成就,影片以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表现了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者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气魄和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我第一次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时,满眼满心都是震撼,但是现在说起港珠澳大桥,我满眼满心都是一个个建设者的面孔,我们讲述的是桥的故事,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故事。”在闫东看来,港珠澳大桥展现了“超级工程”“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是最鲜活、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展繁荣的缩影,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绝佳诠释和生动呈现。

  这么好的中国故事,怎么讲到国际上去?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听明白,喜欢的这样的故事。多年来,闫东和他重大题材纪录片团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多部作品登陆国外主流媒体平台——《1937南京记忆》被日本最大的视频网站NICONICO购买;《东方主战场》国际版《改变世界的战争》登陆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纪录片播出平台Foxtel历史频道;《孔子》国际版在欧洲纪录片权威频道法国Arte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均反响热烈,收获国际各界热切关注。

  《港珠澳大桥》更是一个“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绝佳范例。在纪录电影之前,同名电视纪录片已于2017年“七一”、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在央视播出。闫东介绍,纪录电影是在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上,对大量原始4K拍摄素材深入加工、二度创作而成。而电视纪录片的摄制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团队,合作的重要一方是世界知名电视品牌Discovery探索频道。“语境特别重要,中西文化的碰撞在语言上、背景上很多东西都不同,我们都是先做长期的调研,国际团队进行深入沟通,脚本都是先用英文写作。”这也使纪录电影天然带入国际视角,拥有国际表达。

  与此同时,在9年的追踪拍摄过程中,“我们作为影片的创作者,作为记录者,和大桥的一线建设者一起哭一起笑,真正情感交融,感觉也非常幸福地融入他们之中。”这种最天然、本真的情感,也成为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

  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在活动现场和师生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她表示,这部影片“震撼、壮观、人物刻画有血有肉”,“感谢闫东导演和他的团队留下历史性的记录”,“看得出创作者把他们的真情实感都融进了片子,我想这些情感也会传达给观众,不管是国内的观众还是国外的观众”,她幽默地说,“但是还需要有非常好的翻译。”

  中加国际电影节主席、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宋淼说,“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已经深深喜欢上它,我想,一定要把它带到加拿大,关于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桥的故事,加拿大的观众会很感兴趣。我已经把这部纪录片的剧照分享给加拿大的一些电影人,他们觉得很震撼,都很期待。我们也邀请闫东导演,带着这部影片去加拿大放映。”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和中铁山桥工程师王超英,两位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主人公”亮相活动现场,掀起一阵高潮,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敬意。

  这还是林鸣第一次完整观看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我很喜欢。这部片子上映以后,我想我们岛隧工程的同志们都一定会去看,也一定会喜欢。”说起影片里表现的海底隧道沉管安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林鸣笑言不谈辛苦,只说感谢。“在我的内心里,要感谢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机遇,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可以有这样一个大的项目、大的工程让我们来展示自己,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我们后来告别这个工程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人生能熠熠生辉。”

  影片里一组大桥建设者的照片,成为许多观众的泪点,照片的拍摄者就是王超英。王超英是中铁山桥的一名工程师,业余摄影爱好者,5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记录下大桥建设期间的点点滴滴,照片加起来有300G之多,他的拍摄对象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最年轻的是18岁的女工,年纪最大的59岁,马上就要退休了。”在活动现场,王超英和大家分享了影片中呈现的部分照片背后的故事。“燕子夫妻,一开始老公是师父,妻子是徒弟,上班是同事,下班是夫妻。后来老婆的技术超过老公了,老婆干精活细活,老公干粗活累活。老婆的技术免探伤免审查,是女电焊工中的‘豪杰’。冯氏三代人,老冯在起重班,他老婆在食堂工作,两个女儿是天车司机——‘空姐’,一个女婿是电焊工,一个女婿是拼装主管,还有一个小外孙也带到工地。全家三代人奉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他们都非常自豪。田尼布勒,是一个打磨工,照片里的他静默无言,我觉得这个人的神态就反映了我们建桥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