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云南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云南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激活了文化,形成发展新优势
  让诗和远方携手前行

云南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3月19日,云南罗平,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孩在花田间走秀。毛虹 摄/中新社


  春暖花开,旅游业逐渐迎来旺季。说到旅游,云南早已成为不少游客心之向往的地方。

  从春节黄金周开始,云南各地探索文旅融合路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内涵,从城市到村寨,全省推出各类节庆文化体验活动达数百项,让诗和远方携手前行。

  自然之悠与人文之乐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近日,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记者日前从昆明安宁市县街道办获悉,3月2日至3日,安宁县街道举办了“秀美山口·大地艺术”文化活动。记者在山口村看到,近百亩油菜花迎风绽放,蜂蝶寻花逐蜜,很是美丽。引人入胜的是,当地政府在山口村用在油菜花海里种植的蚕豆打造了一朵硕大的“山茶花”图案,惟妙惟肖。

  “我们在杂志上看到这里的风景特别美,这周末就从重庆坐高铁到昆明耍起。”在油菜花地自拍的重庆姑娘佟思妍说。

  佟思妍告诉记者,听朋友说过安宁光崀村,这里是一个百年古村,现在许多民族艺术家搬进村里来做工作室,总想去看看。光崀大村地处安宁市太平新城东部旅游产业观光带的自然村,与西山区碧鸡街道接壤,背靠西山“睡美人”景观山脉。

  记者来到离昆明主城约30公里的安宁太平新城光崀大村,在3月暖阳下,大树、庄稼、村落、农户,甚至连路边的杂草,似乎都有一种与别的小村不一样的感觉。

  村子中间有一个指示牌,牌上左边标示有古秾工社、云上光崀数字美术馆、明禾茶坊、乡村之眼、号外芳香工坊、本味坊、蜂物院、云吾工坊、朴门小院、稻梦空间等;右边标示有乡建自然营、宝翰轩、山良陶舍、布本艺舍、珍寮轩、铁意坊、朋游飞礼、回归艺尚等。

  “我喜欢旅行时边走边看,遇到自己喜欢的民俗文化能静静的坐下来欣赏一番。”在光崀村樱花树下学习白族蜡染的湖北小伙关曙熙说。

  记者随意走进一个小院,看到一楼有皮具制作展示、古琴制作展示、古琴上漆展示、陶泥小制作等;二楼空间用草帘和芦苇秆装饰,简朴而别致,专门用来演示古琴,一位来自广西的姑娘陆雅涵正在弹奏古琴。

  “这里有自然之悠,现又有人文之乐。”陆雅涵说,“这才是旅游原本该有味道。”据安宁太平街道负责人介绍,光崀村还引入了剪纸、铁意坊、柴烧窑、琉璃、皮雕、香道、茶道等一批非遗和传统农耕文化创意工作室,开展涉农文化产品与手工饰品研发生产和线上线下销售,组织一系列文创手工艺体验课程。

  边陲古镇打好民族文化牌

  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发展中的主要特色之一,如何将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云南大理州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远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正是诗与远方的体现。”在王远看来,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历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好、弘扬好优秀的历史民族文化,让他们有机融合到旅游体验的全过程中,让云南的旅游更有特色,更有温度。

  “剑川是白族原乡、木雕之乡,云南青铜文明的发源地,是滇西最早解放的革命老区,文化名人众多,生态资源富足。”王远举例说,剑川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开展了16年的深度合作,保护剑川沙溪的人文风光和历史文化,修复古旧建筑和文化遗存,使沙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茶马古道古集市逐渐成为了中外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沙溪复兴工程也先后获得了亚太地区杰出贡献奖和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沙溪正朝着国际化、数字化的低碳休闲特色小镇方向迈进。

  据剑川县委办主任苏生林介绍,根据沙溪古镇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茶马古道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集市为旅游“爆发点”,重点打造“生态休闲度假”“白族民俗文化体验”“寻味茶马古道”“白族特色民居客栈”四个特色品牌,突出展示古镇、古村绿色生态的田园风光、浓郁的白族民俗风情、茶马古道遗存以及古镇白族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居客栈。同时,依托每年的“二月八太子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节”三大民间节庆活动,组织旅游体验活动,在丰富白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村民在旅游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度,拓宽了村民对旅游活动的认知,增强了依托旅游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

  “旅游+演艺”让文化体验活起来

  在云南丽江古城的大研花巷,游客们跟随着即将远行的“马帮兄弟”一路行进在街巷中,“马帮兄弟”与他们的爱人、朋友一一告别的情景近在咫尺——这场沉浸式街头情景剧《遇见·丽江》之马帮传奇前传,将古老的马帮文化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马锅头的故事十分感人,这种形式很新颖,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马帮文化的魅力,好像回到了古老的茶马古道。”来自广东的游客胡先生说,“纳西文化是丽江之魂,成就丽江古城的绽放和归隐。”

  丽江古城人口约2.5万人,其中多数是纳西族,纳西文化是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纳西人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思想感情等深层的民族文化的浓缩,成就丽江古城绽放和归隐。

  店铺、客栈一度成为丽江的旅游标志物。而《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一批广受好评的旅游演艺作品,将观光、逛街等传统古镇游形式转化为更深度的文化旅游体验。

  近年来,丽江积极培育创新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改革,扩大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演艺”“旅游+康养”等业态迅速发展。

  在丽江东巴谷康养小镇,大峡谷优美的自然风光、纳西民族传统文化、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密切结合起来。“从2017年开始,东巴谷在原生态民族村的基础上,开始向康养、运动、休闲方向转型。”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化新说。

  在今年的春节黄金周,云南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内涵,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新春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6个州(市)共举办各类节庆活动200余项。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浅显的、空洞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难以创造完整价值链的文化。为此,他们提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方针,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着力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优势。

  “云南旅游研究要做强必须先做大,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队伍、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做支撑。”“文化旅游专项”学术委员、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建军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