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还敢熬夜?加2000小时班才能付得起一次植发手术费(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在浏览器上搜索“脱发”或者“掉发”等关键词,搜索排行榜前几位分别为“雍禾”“科发源”“新生医疗”“碧莲盛”等植发机构。据了解,目前植发行业整体营销方式比较单一,70%的营销费用投入到线上搜索竞价中,电梯LED、地铁、机场、道路隔离带等线下广告营销费用大概为30%。

还敢熬夜?加2000小时班才能付得起一次植发手术费

  地铁上某植发广告 中新经纬 张燕征 摄

  在眼花缭乱的植发广告背后,部分植发机构在向消费者实际承诺时存在着部分夸大宣传的嫌疑。

  据媒体报道,2016年,阿云(化名)在深圳某植发机构咨询植发问题,“医生”向他保证“植发后会比之前更加浓密”。进行了两次植发手术,共计移植1800个毛囊单位后,阿云的额前区域变得更加稀疏、生长方向杂乱,后枕取发区头发也明显减少。此前,他被六位医生鉴定为“头发很好”。两次植发失败意味着,他必须接受如今更为糟糕的现实,并且不能再进行植发手术。

  据了解,负责给阿云植发的医师仅为助理医师资质,不具备单独进行手术的资格,目前,阿云已于2019年2月致信国家工商局和北京工商管理局,阿云说,如果没有进一步答复,他打算走法律途径解决。

  此外,近日印度富商植发身亡的消息在“发友圈”引起轰动,过敏体质、术后毛囊感染,植发后效果差等术后潜在风险也让大家开始理性看待植发问题。

  “植发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能否开展手术,还是要看‘发友’个人体质和发量状况,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植发的。比如大面积的脱发,这类‘发友’想做植发手术,我们机构也不敢接收,成活率是保证不了的,如果把他仅有的‘东墙’拆了,‘西墙’又没有补起来,会产生很多麻烦。”某植发机构张医师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帅律师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消费者同医疗美容机构或者植发机构之间产生的争议属于民事纠纷,如果消费者发现,医疗美容机构没有相关资质,或者是没有达到合同中约定的术后植发成活率,消费者是可以向医疗美容机构主张赔偿责任。在法律层面上适用的是《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需要举证商家存在的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于“三倍赔偿”条例的支持,在诉讼过程中,一般存在两个案由,分别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张帅律师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植发广告,在与植发机构的销售人员签订合同前,需要检查该机构是否具备医美的相关资质,包括具体开展手术的医师是否具备医师资格证,查看医院管理是否规范,是否给患者建档,是否具有完整病例,建议选择正规的三甲医院或者专业的植发机构进行植发。”

  “一般来说,在手术前,医疗机构会对消费者进行毛囊检测,随后,机构会根据消费者个人头发情况做出植发或者不植发的建议,如果建议植发,并在合同中对手术效果作出植发成活率承诺,若没有达到承诺,就不能说是病人个人体质问题了,而是属于违约。”张帅称。(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