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中国城市故事:终将收缩甚至消失的四种城市(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总体上,国际上发生城市收缩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全球经济变迁所伴随的去工业化、产业转型的过程,原有的老工业基地难以在国际竞争中找回失去的地位,出现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的现象,由此造成人口流失。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一旦资源枯竭会造成城市整体经济衰退。三是政治变化、社会动荡造成的人口流失,比如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等其他影响因素使意识形态发生变化,造成经济结构巨变。四是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新生人口无法填补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流失,造成城市收缩。

未来突围: 一个城市避免收缩的四种出路

中小城市人口总量小并不代表没有发展空间,因为判断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最终还是看人均GDP,人口少也不见得是劣势。我们发现,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城市往往拥有自己的经济特色,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也能够摆脱城市收缩的命运。这说明对于广大中小城市来说,“小而美”比盲目追求扩张更有可能避免走向消亡。

即将收缩的城市应该如何应对?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方向是寻找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城市形象。比如德国莱比锡,通过引进宝马、保时捷建立工厂,德国邮政、亚马逊建立物流集散中心,以求向新兴工业转型。并重新将城市定义为贸易、展会和文化之城,通过各类音乐节增加城市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美国工业城市克利夫兰大力推动交通工程、滨道工程的建设,同时政府对增长相关的项目进行刺激性投资,在中心城区复兴高端零售业、商务办公、建立高档社区。另一个方向是接受城市收缩的现状,尽力让城市各部分健康协调运行。比如美国杨斯敦,通过将大量荒置土地转化为绿地空间,将原有工厂改造成工业艺术中心等措施,在收缩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环境的治理,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中心;日本的富山市则致力于发展紧凑型城市,重建以“富山轻轨”为重点的公共交通网,将城市整体划分为14各地区生活圈并激活中心市区的产业和商业,方便市民生活。

中国也有不少中小城市逆袭的成功案例:

以生态环境为特色,例如三亚。国内拥有海湾、沙滩类似景观资源的海滨城市也不少,但三亚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最优越的。大连冬季寒冷,宜居海岸线较短,三亚作为“东方夏威夷”,全年无冬,海岸线蜿蜒漫长;北海城市配套十分落后且交通不便,居住舒适度差。三亚各种高级酒店林立,拥有国际机场,是海南接待国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厦门的海滨资源也比较丰富,但相比之下三亚蓝天碧海、椰风沙滩的热带风情更加独特。在海南岛内来看,三亚是旅游资源也是最优越的城市,旅游收入都远高于岛内其他城市。三亚现在常住人口在76万人左右,十年间增加了11万人,增长了38%。GDP增速连续四年超过省会海口。立足于特色旅游业发展,三亚的目标是下一个迈阿密,城市未来发展仍充满活力。

以科技创新为特色,例如昆山。昆山最早被人熟知是因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作为江苏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昆山成为吸引外资的前沿,也是最早拥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大陆城市。而在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两次跨越后,昆山选择了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发展之路,从创办“出口开发区”,到打造产业科创中心,2018年昆山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11家,居于江苏省首位。并于2018年入选首批52个国家创新型县(市)。从人口上来看,2000-2010十年间,昆山人口增加了88.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此后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昆山以超强的经济实力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排名第一,各项细化指标都遥遥领先,更是完成了以县超省的神话。2018年昆山实现GDP3875亿元,超过宁夏省GDP3705亿元。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以产业优化为特色,例如张家港。在苏州各区县中,张家港所能接受到上海的辐射其实是最弱的。但它的发展速度却远超预期。40年来,张家港平均经济增速达到18.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数9%,GDP总量由1978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720亿元,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张家港排名第三,仅次于昆山和江阴。从一个“穷二代”到苏南前三强,张家港实力的积累源于其选择发展特色港口经济。当时,市委书记秦振华只用了160天时间,就把长江的一片芦苇滩变成了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码头,9个月就建成了国家级保税区。此后,张家港大力实施“以港兴市”的战略,通过港口物流发展外向型经济。至今,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2.9亿吨,居全国首位。外贸运量6254万吨,成为长江沿线最大的外贸商港,进出口总额达2180亿元。在此基础上,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就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与2010年相比,人口也增长了3.8%左右,城市规模一直在稳步上行。

以人文品牌为特色,例如浙江乌镇。乌镇的开发模式一直是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成功运作的典范,因为其证明文化古镇的运营不只是依托景观打造纯粹的观光型景区,而是重在景观与居民市井文化相融合,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打造人文品牌。乌镇受到世人瞩目从别具心裁的创设了乌镇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两大人文品牌活动开始。乌镇戏剧节的举办注入了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新文化元素,也成为乌镇文化产业的孵化器。中国龙头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每年聚集于此,一张名为乌镇最重要饭局的照片成为这个古镇新的标签。创客经济在此生根发芽,甚至还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定居。2017年,乌镇景区全年实现营收16.5亿元,同比增长21%。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一千万人次。乌镇的总人口也在增长,从2012年的5.6万人上升到2017年的8.7万人。

总体来说,未来人口向大都市圈聚集、各能级城市发展分化将成为常态。避免城市的收缩比实现城市的扩张更加困难,对于那些即将收缩的城市,凸显鲜明的城市特色、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是摆脱消亡宿命的制胜法宝。

中国城市故事:终将收缩甚至消失的四种城市

中国城市故事:终将收缩甚至消失的四种城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