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北斗青年创新团队的每间办公室都有“三件宝”:折叠行军床、简易行李箱、特大喝水杯。折叠行军床是为了加班晚了在办公室休息,简易行李箱是为了能够迅速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差,特大喝水杯是为了节省打水的时间。
3年前,创新团队刚刚安装办公管理软件的第3天,曾出了一个“笑话”,电子显示屏上记录着“姓名:龚航,离开时间:7:32”,按照此记录,他是当天最早离开办公室的人。而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作为时频系统主任设计师,龚航已经连续2天2宿没有合眼休息,吃住都在调试机房,直到第三天早上调试完毕,他才抽空出去吃个早餐。因为这个“笑话”,学校管理办对管理软件进行了完善。如今,走进国防科大北斗导航中心的大厅,滚动的电子屏上,你会看到——“陈雷:离开时间3:52,累计加班2268小时”“李井源:离开时间1:27,累计加班2023小时”。近3年来,北斗青年创新团队人员平均加班超过1000小时,如果按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他们每年要多上120多天班。
2018年我国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为此,北斗青年创新团队召开“攻坚战动员”大会凝心聚力,从实验室到试验场,大家团结奋进,按任务计划、按时间节点、按标准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北斗三号组网赋予的任务。
北斗三号地面运控系统三亚注入站项目主任设计师刘增军,里里外外亲力亲为,由于过度操劳,刚刚30出头的他,头发已发白。
去年底留校工作的博士张可,是团队有名的“出差大户”“加班大王”“技术大拿”,他既当测试员又当保洁员,既当技术工又当搬运工,时而在地沟里穿行,时而在机房里布线,海魂衫上满是灰尘和泥土,被大家称为“穿海魂衫的全能冠军”。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激光陀螺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说过:“我们无论缺什么,都不能缺了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北斗青年创新团队骄傲地说:“我们不但要建设最好的北斗,更要发射精神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