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互联网身后事:我的QQ微博微信支付宝能传家吗?(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为了纪念他,任职于人工智能Luka公司的好朋友Kuyda取得了亲朋的支持,把搜集来的他生前8000条不同领域的聊天信息加入到机器人项目里。经过深度学习等训练,2017年发布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模拟Roman语气与人类对话。

  该让逝者安息,还是换一种方式存续?

  亲朋通过“数字永生”寄托哀思,看起来很美好,然而接踵而至的,就是此事所引发的争议。

  反对者表示,首先Roman生前并不知晓自己的信息将会被用作制作机器人,其次考虑到就连陌生人都可以下载Luka去问Roman一些非常私密的话题,这样的纪念方式是在干扰他死后的宁静。

  无独有偶,2019年埃航遇难女孩微博被网络暴力围攻,情况与Roman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

  2019年4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浪微博宣布将收录所有微博内容作为数字记忆和数字遗产进行保存。有科幻界人士表示,如果储存的信息足够丰富,利用存留的信息制作机器人,模拟用户的语气发微博也并非不可能。

  

微博将作为数字遗产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微博将作为数字遗产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网友的态度也两极分化,有人欣喜:我们也算参加过国家工程了;有人忧虑:帐号里的秘密太多,就是死也要爬起来把数据格式化。

  这些争议和案例都指向一个问题:把用户生前的信息用于实现“数字永生”是对的吗?

  对此,北航法学院讲师王琦认为,网络有能力让人们生活的每一道踪迹都保留下来,由此数字遗产也面临暴露和被窥探的风险。

  他表示,消除人们生前在网络世界的踪迹,或者让踪迹保持不公开状态,应该是一项法律对公民的基本保护。“数字遗产”中有逝者的“数字遗体”,这一“数字遗体”有望在通信保密制度和人格权保护制度下获得永恒的安息。

  假如有一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真正的“数字永生”,你会如何选择?(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