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督抚互参的审理在康熙五十一年的二月,小范围内进行。受命审理此案的钦差张鹏翮简直是腹背受敌,一方面,张伯行说他儿子在噶礼手下当官,张鹏翮被噶礼掣肘;另一方面,噶礼上书专门弹劾张鹏翮,说他与张伯行私下交通,两个案子已经搅和成了一锅粥。
因为两案一直审不清楚,一拖再拖,康熙皇帝也拍了桌,要换掉张鹏翮。张鹏翮一听见皇上的指示,简直是如获大赦,突然想到之前皇上派他到福建去审一个秀才,于是光速避难去了。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互怼,肯定是集团作战。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次满人与汉人的斗争,是操守平常的能吏与因循守旧的清官的斗争。两方都有自己的人马,张伯行有陈鹏年作后援团;而噶礼也有自己的小伙伴——当时的苏州织造李煦。
案件审理到一半的时候,康熙让李煦给督抚二人送了扇子,意欲调和,但是噶礼理直气壮地拒绝了。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皇帝派了两个新的钦差来审理两案,他们一方面动用重典,将科场案涉事人员基本上拟定了死刑;一方面按照皇帝的一贯做法,说噶礼受贿全无实据(倒也确实没有),但是噶礼参张伯行条条属实,于是噶礼免议(就是没事儿),张伯行革职。
但是他们只做对了一半……皇帝让把所有涉事人员带到京城,噶礼革职,张伯行革职留任……
这时候,噶礼倒抽了一口凉气……
尘埃落定,皇帝才是最后的赢家
其实,早在康熙让李煦给督抚二人送扇子的时候,噶礼就觉出不对来。以往别人参奏噶礼,康熙就当没听见一样,这次竟然要出面调停。现在回头想想,这大概是皇帝给噶礼的最后一个逃生出口。
如果熟悉康熙朝历史的人,就会知道,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最操心的事儿,就是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再废太子。
本年十月,康熙废掉了第二次立起来的皇太子二阿哥胤礽,废掉太子之后,皇帝一度身心疲惫,反复在上谕里表示,朝内围绕太子废立的斗争,已经搞得他要死掉了……
噶礼跟胤礽亲近,是当时天下皆知的秘密。第一次太子被废之后,噶礼和李煦手拉手地当了骑墙派,李煦亲自为八皇子胤禩采买苏州美女,两人都观望着谁能当下一个主子。
在皇帝要再次废太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时候,噶礼揪住张伯行,在人口最密集、文化最发达的地方,给皇帝搞了这么一个大事情。
用宋小宝的话说:“讨厌我的人多了,你张伯行算老几啊……”
不管是《南山集》案,还是督抚互参,都是在太子再次废掉的关头,po出来上了热搜榜的事件。尤其是督抚互参,简直是没来由地闹得满城风雨,争执来得像两个在北京地铁上互抢座位的大妈一样容易,你就不得不让皇帝起疑了……
噶礼一直拉着问题,往满汉争端的方向上跑,无疑就是想把水搅得更浑,但是他似乎忘了他的主子,是一个八岁继位,十四岁就把自己辅政大臣干倒了的狠角色,这个人虽然老了,虽然身体差了,但是他比起当年那个摔跤的小伙子,已经不知道油滑了多少倍。
他还是没能玩儿过他的Boss。
最终,噶礼被革职,再也没有启用过,两年后,因为其母看似莫名其妙的告状,他被皇帝赐死了。
这两年间,他在干吗呢?官书里一笔没写。但是翻翻内务府的档案,我们发现,康熙皇帝,一直在榨他之前贪来的钱……
故事至此到了尾声,我们看看几个主人公的结局吧。
张伯行后来吃了海贼的瓜落,调到京师南书房,专职陪皇上聊天。后来雍正三年,启用为礼部尚书,后以七十五岁高龄病逝。
张鹏翮后来又与张伯行打了一次正面遭遇战,也没赢。一直身居高位,雍正三年以七十七岁善终。
此案发生之后,叶九思病死,陈天立死在狱里,判决了左必蕃流放,赵晋拟斩,在狱中畏罪自缢。程光奎、吴泌等人绞刑,历史的车轮对这些小角色一碾而过。康熙皇帝又因此开了一次恩科,江南士子无不欢欣愉悦。
一场三百年前,撕得最火的战争,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