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老人特别渴望有人照顾和陪伴。社区将60多名独居老人按不同情况分类建册,组织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与独居老人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采取“一卡一带”联系制。每位独居老人都领到了社区发放的联系卡和黄丝带,当他们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求助时,只要将黄丝带挂在门窗上,左邻右舍及过往居民就可马上与社区取得联系。同时,结对居民还为老人送液化气、代购,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其实,“黄丝带”活动只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冰山一角。据统计,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36人。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社区从2011年起就把居家养老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积极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投资、社区管理、社会监管、老人享受”。如今,老人们每天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就餐、理发、娱乐、医疗、日间照料等“菜单”化居家养老服务,而且服务对象不分常住和暂住,甚至不分社区里外。老年人每天能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找回了以前“老街坊”的感觉。
“四点钟学校”:便民服务创新招
每到下午4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便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30多个孩子整齐地排排坐,认真写着作业,遇到不懂的随时举手问老师。而这些老师,都是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这里便是社区开设的“四点钟学校”。
去年,在网格走访调查中,社区发现了一个“难题”:许多低年级学生放学了,家长却还没下班,从下午4点到6点这两个小时,成了孩子看管的“真空时间”,很多家长希望得到社区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四点钟学校”应运而生。社区决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借助社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帮助社区年轻家长解决现实难题。“以前总担心孩子放学没人管,现在每天下班到社区接孩子,作业早早就完成了,真是省心!”家长们说,“四点钟学校”是他们最放心的校外乐园。
社区之歌:唱响人文家园
“热情的娘舅一句话,温暖在心田。读书看报呀,吹拉弹唱,健康又欢欣。我们用真情,我们用爱,幸福地把手牵;用不变的热情迎接春天。南苑南苑,人文的家园,南苑南苑,幸福的家园……” 在跳动的音符中,一首由社区居民自编自导的南苑社区之歌《幸福家园》,在小区内久久回荡。歌词写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唱出了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心。
社区文化是邻里和谐的粘合剂,丰富的文体活动更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社区开设了“周末影院”,定期播放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片、国内外优秀大片等各类健康向上的影片,丰富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开设“戏曲天地”,组织开展戏曲联谊活动,促进传统戏曲文化在社区的传承;开通了“赛事直播室”,实时转播国内外重大的体育赛事,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社区的开展。
社区居民还自发组织了各类文艺组织,2008年以来,社区先后开展了邻居节、关爱“黄丝带”、红歌赛及纳凉晚会等专场活动100余场,参加者上万人。
开设“道德讲堂”,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唱歌曲、看英雄事迹短片、讲道德典型故事、诵经典、听国学讲座、谈感悟、做承诺,使每一位居民都能有机会洗涤心灵,重塑道德。每月一期的《南苑社区报》,墨迹留香,真实记载南苑社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和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