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退伍后 他们照样是一群响当当的排头兵(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几乎所有电力改革都在此先行先试落地开花,几乎所有知名的能源企业都在此设有“分店”。内蒙古这个全国、全民共建的国家级能源基地,主体多、体量大、实力强,规模以上企业有近900家。占全区人口近百分之一的蒙电大军,已然成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时代始终呼唤崇高的精神引领前行的方向。期待“责任蒙电精神”这种电力行业的“蒙古马”精神,能像“吕梁精神”、“赛罕坝精神”一样成为国家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退伍后 他们照样是一群响当当的排头兵

退伍后 他们照样是一群响当当的排头兵

系列报道三:

党旗下,让燃烧的青春与光明的事业交响

——内蒙古乌海输电处铸造党员“战斗堡垒”纪实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仝晨章

  一个90人的集体有31名共产党员。聚如一团火,散似满天星,在绵延千里的输电线上守护着同样的中国梦,年复一年奏响劳动者铿锵的时代强音。这群占团队三分之一的“主人翁”,无疑是构成自治区最高荣誉“北疆楷模”的核心。

  ——题记

  何等磁场?让新人争着来,老人不愿走

  榜样是最好的教练。输电处成立28年来,“北疆楷模”正是在前后六任领导的带领下百炼成钢的。可以说,在这支雁阵里,头雁带着雁群一个也不会掉队。

  第三任主任杨明山将青春无私地献给了输电事业。当年黄河决口,他就是那个扛起沙袋大喊“共产党员跟我上”的“急先锋”。第五任处长王永强是最早的“全国技术能手”,在输电处深耕了18年。他“收拾”徒弟的手段就是“给你瞧”,不论爬塔、走线还是创新,敢挑战就敢让你信服。现任处长郑璐告诫自己不仅要做一颗螺丝钉,更要做一把扳手,把身边的螺丝钉都拧紧、上安全。由此,造就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团结、特别和谐”的输电铁军,写下了千里线路“安全畅通,输而不漏”的光荣历史。

  2013年,乌海电业局计划安排一批老职工到相对轻松的供电分局工作。可通知贴出半个月,输电处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请调。老同志们给王永强的回话很干脆:干了一辈子输电,苦点累点没啥大不了,咱们舍不得走。后来,王永强调到局生产处当处长,再后来调到乌海超高压局当副局长,可大伙至今仍能隔三差五看见他在输电院子里转悠。

  输电处支部书记段丽娜介绍,输电处这个明星团队已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同一批青工分到输电和分到其它单位的确不一样。这里仿佛是一个强大的磁场,一旦进来就被磁化了。简单说,半年见变化,一年见分晓。王帅经过两年的历练,现已成功竞聘为团支部书记。

  在2016年乌海局的新员工入职座谈会上,包头来的大学生褚泉直接站起来要求去输电,声称来乌海奔的就是“北疆楷模”。起初大家都不看好他那副160的小身板。但是与共产党员张嘉乐结成互助对子后,通过在日常巡查中“传”,在停电检修中“帮”,在抢险救援中“带”。一年摔打下来,一介文弱书生已成为运检二班身手最棒的那个检修工。

  青工刘思源说,这里处长不像处长,书记不像书记。现在走亲戚都不在家里待客,但郑处长经常会把单身职工招呼到家里,亲手做上一桌丰盛的好菜。有时青工在野外工余玩到“high”处,竟会放肆地喊着号子把处长、书记扔进小水塘再捞起来。在输电处这个大家庭里,简单会快乐,真诚能传染。说到底,这里和别处不一样。

  2016年技能大赛夺冠后,包揽个人前六名的贾鹏、金宝、越志军、王森、刘昊东、张瑞鹏等捧着奖杯载誉而归。然而第二天,这6座本该摆上自家客厅的奖杯,却不约而同整齐地摆进了输电处的荣誉室。按“内蒙古好人”贾鹏的话讲,奖杯是团队精神的浓缩。不是英雄造就了团队,而是团队成就了英雄。这6座奖杯应该和团体奖杯在一起。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2016年亲自为“北疆楷模”颁奖,去年又专程到输电处看望大家。他说,乌海输电处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党组织,发挥出了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个团队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流的事业靠得是一流的职工队伍,希望输电人像总书记倡导的“蒙古马”那样一往无前。

  两学一做,开在甘德尔山上的空中课堂

  2017年“五一”劳动节,乌海市市委书记史万钧到伊黄线检修现场看望慰问输电一线职工。他对开在甘德尔山上的“空中课堂”给予高度评价,对这群“市民榜样”赞赏有加。说他们整体很强,个体过硬,充分体现了“一个团队一团火、一个阵地一个家、一个心眼一片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放之全社会皆准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十八大以来,输电党支部响亮提出“支部是堡垒,干部是标杆,党员是旗帜”的口号,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输电特点与时代特色的工作方法,引导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通过举办甘德尔山上的“空中课堂”、“亲情线路巡”、基层讲堂等活动,把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与身边典型人物、感人故事结合起来,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形成双向互动、具体生动的党员教育模式,为塑造“和谐输电一家亲”打下了良好基础。

  海拔1800米的甘德尔山是乌海境内的最高峰,山顶的两座220输电铁塔至今无路可通。2016年,支部意识到这个场所的特殊性,于是将其列为青工入职的第一课堂。后来逐渐延伸到了党员培训,巡线检修工作从此就由31名党员承担下来。并把这个“先开干,再开讲”的“空中课堂”,在五一、七一、八一等特殊节日子固定下来。

  郑璐说,这里是输电人心中的圣地,有点像延安的宝塔山,是理想信念的最佳支点——走常人走不了的路,去登最高的山峰。去年共计在此开展了15次党建主题活动。一是把小家和大家的亲情联络起来,二是把青工理想和工作事业的认知联络起来,三是把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传、帮、带联络起来,形成了品牌化的支部活动主阵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