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内投资者不敢买,国外投资者却拼命买。这是为什么?
2019年以来,外资继续加速流入A股,有媒体称今年逾1万亿元外资将“抄底”A股。根据韩国、日本资本市场开放的历史经验,A股仍处于外资稳定流入的阶段,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外资快马加鞭进入A股的背景下,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做?
1、A股成了“香饽饽”
2018年外资大规模流入A股,无论成交额还是净买入额,2018年都是陆股通历年中规模最高的一年。陆股通全年净流入2942.18亿元,创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最大值。
2018年陆股通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2019年以来,外资更是加速流入A股。截至1月20日,陆股通净流入规模达到341.32亿元,而去年12月的规模仅161.42亿元。
研究报告指出,外资呈现大幅净流入是A股市场开放加深和制度建设推进的必然结果,往后吸引力还将继续提升。
有权威人士公开表示,2019年新增6000亿净流入可以预期。MSCI纳入A股比例提升,以及A股纳入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均将带来大量资金流入;再考虑陆股通流入规模和QFII额度扩张,这一预期将大概率能够实现。
2018年A股深度调整后估值见底,在外资看来是绝佳的入场时机。毕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前景广阔,中国股票资产在全球而言仍然是被低配的。
中国的股票资产仍然被低配
(资料来源:Bloomberg,兴业证券)
2、其他市场的“前车之鉴”
考察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市场的历史经验,外资对中国的配置趋势远未结束;外资进入也会给A股市场带来诸多变化。
首先,A股仍处于外资稳定流入的阶段。韩国、中国台湾的市场从开始纳入MSCI到完全纳入,分别经历了6年、9年。中国A股于2018年开始纳入MSCI,预计将长期放量流入。
韩国市场纳入MSCI的各个阶段
(资料来源:MSCI,长江证券)
其次,投资者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韩国、中国台湾股市纳入MSCI后,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个人投资者占比明显下降。随着外资加速流入,A股散户为主的局面也将发生改变。
中国台湾股市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按市值)
(资料来源:CEIC,广发证券)
再次,外资青睐资产的性价比将显著提升。根据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经验,如果中国当前处于外资流入的初期,整体流入节奏相对稳定,未来中长期外资流入的股票资产性价比会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大市值、行业龙头以及代表中国的核心资产等。
韩股纳入MSCI后持续走强
(资料来源:Wind,广发证券)
3、抓住窗口期!
外资流入带来诸多影响将推动A股估值体系重塑,从而使得“选股”更加重要。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加理性,优质个股、行业龙头等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机构资金也多为中长期性质,更加关注个股的长期持续表现。唯有深入的基本面分析才能筛选出真正的优质股票,获取长期收益。
从估值来看,当前A股市场多数行业估值已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进入绝佳的配置区间。
上证综指市盈率显著低于近10年来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