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以美育德。如今,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重要的文化标签,学校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走近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并将其渗透进学校中心工作。同时,将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素养和艺术情怀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形成艺术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让科学与美激发创新活力
注入深厚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质的美育,引领青年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并培育共同的文化追求,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文化打上独特底色。
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何不把中国学府的“大学精神”请上大舞台?大型原创话剧《钱学森》就是一次成功的美育实践。学生演给学生看,讲述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传奇经历,鲜活展现“人民科学家”的爱国之心、求真之志、奉献之情、创新之魂,上海交大学子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和纪念老学长。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2年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演剧目,这部学生原创话剧反响热烈,作为申城大学校园大师剧的先发作品之一,率先从校园走向社会。自2012年9月首演以来,话剧《钱学森》已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重庆、南京等地公演11轮,共39场,观众累计近6万人次。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活动中荣获特别奖。
2019年,为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0周年和声乐教育家蒋英诞辰10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还将推出大型原创音乐诗剧《仰望星空》。该剧由我国著名编剧张吉义历时一年潜心创作而成,运用音乐诗剧的表现形式,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为主题内核,以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以他和夫人蒋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爱情佳话为辅线,展示和讴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中国国防和科学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巨大推动和影响,艺术地揭示这位科学先驱的家国情怀、大师风范和高贵的人格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将美育积极融入学生的文娱生活,鼓励学生施展才华,投入文化艺术创作,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与美的认识,培育更多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生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话剧团和舞蹈团等校级学生艺术团,在学生中极具号召力。学生交响乐团还长期聘请著名指挥家曹鹏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成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指定单位,被列为上海市大学生交响乐艺术实践基地。
学校依托“星级社团评选”“学生社团发展基金”“夏季学期社团兴趣课堂”等载体,每年支持近100项学生社团优秀品牌活动。开设“夏季学期社团兴趣课堂”,每年指导社团开设书法、相声、围棋等40余门兴趣课程,呵护学生对美育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一批青春向上、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学生原创作品涌现出来,《沙发红了》原创音乐专辑、《爸妈》系列原创微电影、传统文化刊物《南洋集》等,呼应时代,厚植校园文化土壤。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连续五届荣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奖两项;学生交响乐团蝉联五届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一等奖,学生合唱团和话剧团也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话剧《钱学森》荣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基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环境育人“大课堂”的探索和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交大摄画成功申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坚持科学素养和艺术情怀相结合,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扎实做好美育工作——在这里,美育正成为返本开新的思政实践,展现着一所百年老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教育自觉。(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