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距離市區60多公裡的龍鳳村,引進了林下種植榆黃蘑的項目,孫玉雪帶著幾個“合伙人”在一小片山林裡搞起了試驗,金燦燦圓乎乎的傘蓋又好又鮮,高高興興地拉到集市上去賣,卻被當頭澆了冷水,沒人認可。可這個“創業團隊”偏就倔,琢磨種植技術,適合當地氣候的產品都要試一試。
產品種類多了,銷路就旺了。“過年囤點好山貨,吃得健康,城裡人都主動上門來買。”孫玉雪說,每天不到4點就爬起來,頂著星星,把帶著露珠的蘑菇摘下來,准備白天天然晾晒。“現在是苦盡甘來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俺們的綠色無污染菌類產品。”
黑木耳、花菇、香菇、猴頭菇、山泉大米……打開年貨錦盒,還真是應有盡有。“這是最后一批了,2018年生產的全都賣光了。2019年希望是個好年景,我們要加點產量,把更多好山貨送到城裡去。”龍鳳村村民憧憬著新的一年。
內蒙古呼和浩特王穎珠——
在家就能測血糖,真方便
本報記者 張 棖
“低壓78、高壓130……”臘月二十四上午,家住呼和浩特的王穎珠正在測量血壓。胳膊上戴著的臂式電子血壓計開始語音播報,數值也同時顯示在機器屏幕上——這是王穎珠收到的女婿楊曉光送的新年貨。與血壓計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台電子血糖儀。
今年60歲的王穎珠,是一名退休鐵路職工。1994年查出身患糖尿病,隨后由於並發症出現了高血壓,20多年來一直靠口服藥物與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
“像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病,需要經常測量。”楊曉光一邊幫王穎珠測量血壓,一邊說:“媽,您看這個血壓計,大屏顯示加語音播報,您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了,同時還能儲存60多組數據,幫您監測血壓的變化。”
測完血壓,楊曉光又拿出血糖儀,幫王穎珠測量血糖。“過去我要想測一次血糖,得專門到醫院排隊抽血。有時候當天結果出不來還得再跑一趟,非常麻煩。現在在家就能測量血糖,真是方便。”王穎珠說。
王穎珠的女兒接過話頭說:“媽,這電子血糖儀操作簡單,結果也准,您以后每天測幾次都沒問題。”
看著女婿帶來的新年貨,老人欣喜萬分,感嘆道:“現在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哩,看病也花不了多少錢,社區還定期組織免費體檢。”去年底老人因為骨質疏鬆引起腰疼住院半個月,花費一萬三千多元,報銷了1萬多,每年在胰島素上花費5000多元,也報銷了3000元。
“老人的健康就是我們全家最大的幸福。”楊曉光說。過去,逢年過節總是大魚大肉,現在年夜飯以清淡為主。“我岳母不能吃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所以我們做飯時也很注意。這樣也好,飲食更加健康了,畢竟老人好全家才更好。”
西藏拉薩巴桑——
穿起新衣迎新年,很開心
本報記者 瓊達卓嘎
“以前隻買卡賽等傳統年貨,現在得買很多新年貨,比如用藏文寫的春聯,還有剪紙等。”在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慈覺林村,巴桑的母親——54歲的尼瑪普赤把寫有藏文祝福的春聯貼在大門兩旁的瓷磚上,拿出倒“福”字貼在大門中間。
尼瑪普赤家住的是新建的藏式二樓小院,有600多平方米,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外加藏式包裝的紅色大門,顯得格外時尚和氣派。
“今年春節和藏歷新年是同一天,我們把藏族和漢族的年貨都置辦了不少。”巴桑的丈夫張軍說,藏歷新年也叫“洛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藏族人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候。
尼瑪普赤說,過年前,漢族有貼春聯和窗花的習俗,以表達吉祥、美好的願望,而藏族也保持著換白色“香布”(“藏式門帘”)的傳統,祝願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據了解,這些年,很多藏族家庭開始有了春節習俗,尤其在藏漢結合的家庭裡,把年俗融入新年裡,成為一種習慣。尼瑪普赤還說,張軍是漢族人,來自四川。
“2012年,我在慈覺林村的文成公主演出工地施工,認識了也在那裡打工的巴桑,我們相識相戀。幾年前,在家人的祝福下喜結連理。”張軍說,這些年,他們家除了每次在過藏歷新年時換“香布”之外,也開始貼春聯、包餃子,購買藏歷新年和春節的年貨。
“我也很喜歡漢族的很多年俗。比如這個‘福’字倒著貼,說是表示‘福到’的意思,希望我們家年年有福,這個寓意真好。”巴桑說,“我們倆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應該尊重各自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穿上新衣迎接新年,很開心。”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