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根治形式扶貧,還得找准病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正值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各地精准扶貧熱情高漲。但一些基層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反映,不少地方在扶貧過程中過度留痕,信奉“搞工作不如搞材料,留足跡不如留痕跡”,材料痕跡歷歷在目,扶貧工作鬆鬆垮垮。他們呼吁,扶貧工作關鍵看實效,要向處處留虛痕病症開刀,堅決消除扶貧中的形式主義,以避免產生新的裂痕。

西南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說,在2016年,扶貧表格一周換過9次……“我現在還在籌集資金用於打印”﹔西南某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駐村第一書記告訴記者:“從2018年3月到12月,我們填的表格超過300種”﹔中部一名被安排了扶貧任務的教師告訴記者,因為專業不對口,下鄉了解的情況又很表面,所以隻能走過場敷衍了事,開車去村裡填個表、拍個照就回家。“扶貧真不是教師的強項,下鄉支教還比較靠譜”……

扶貧領域中如上述“吐槽”的形式主義現象,這幾年光公開報道的就有不少。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就發通知指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問題依然突出,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陪會參會等耗費基層干部大量精力、干擾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各地減少填表報數、檢查考評、會議活動和發文數量,規范調查研究,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但現在看來,相關形式主義問題,依舊未得到根本改觀。

完成精准扶貧、脫貧任務,各級政府都是有明確的時間表的,目前可以說是頭等大事之一。但現實中的情況是,一件事往往越被重視,形式主義之風也可能越嚴重。比如,像填表格、與貧困戶合影、打卡簽到種種考核要求,說到底都是為了追求把工作做實,是為了反對可能出現的形式主義問題。只是到頭來,卻變成了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異化?根本上,還是考核的導向出了問題。一句話,扶貧工作到底做得怎樣,上面當然應該有監督、考核,但在根本上說,還是得靠民眾來評價。現在的問題,恰恰是對上面的考核負責徹底壓倒了讓民眾說話。於是,一些地方的扶貧也就難免變成從考核到考核,從填表到填表。一個細節頗耐人尋味,有扶貧工作人員反映,貧困戶的表格是不能涂改的,否則就要重新填寫。從出發點看,這當然是為了防止數字造假,但是,一刀切要求涂改的表格就必須重填,造成浪費不說,實際上也是對村民和扶貧干部的不信任,更抑制了扶貧脫貧的主觀能動性,而變成了一種機械的完成指標。

從另一角度來說,追求定量考核的表格、打卡,也是為了減少層層的考核成本,規避責任。因為數字、打卡簽到可能是最一目了然的。但是,扶貧畢竟不等於做算術題,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標准答案,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這要求考核也必須多元化,並且有適度的彈性空間。多一點事后的走訪詢問,對村民日常的反饋乃至投訴多一點積極回應,而不是隻盯著表格上的數字,可能考核的程序和成本多了,但卻是最接近實事求是的考核。都說扶貧要接地氣,但其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扶貧考核首先得接地氣。

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現象,並非特例。很大程度上,扶貧只是把時下依然殘存的形式主義之風給進一步暴露和放大了。自2013年6月,“反四風”被正式提出,至今已快6年,而透過扶貧這個窗口,形式主義之風到底改善了多少,是該有一個更理性和全面的評估了。不妨以扶貧領域為突破口,對形式主義之風的病灶予以更精准更大力度的清除。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