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当:《爱到不要命》里有我的11道伤疤

  出道十二年发行第9张最新专辑,合作阿弟仔、胡宇崴、J.Sheon等人,歌里唱出爱情伤痛

  丁当 《爱到不要命》里有我的11道伤疤

  出道十二年,经历着音乐剧《搭错车》的历练,暌违三年未发片的丁当终于携第9张专辑《爱到不要命Die Lovin‘》归来。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她诚恳表示这段期间自己一直在思考还可以带给听众什么样的音乐,“好像丁当给大家一路的印象,就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歌手,唱着很多歌鼓励大家,但这一路上我错过了一件事情,就想好好哭一下。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很好的时间去释放自己的情绪,我也没有好好去照顾自己的内心,所以这次真的在专辑里讲出了心里话。”丁当表示,这张专辑是出道十二年以来送给自己最棒的礼物,而自己的新一轮巡回演唱会也将在6月起航,陆续走过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

  专辑主题

 

  自我摧残到自我和解

  此次丁当在新专辑《爱到不要命》中贡献了自己真实的感情故事与爱情观。“我是很敢爱敢当的一个人,”丁当说曾有一段远距离感情,总以为只要好好呵护、维持现状,就可以让幸福水到渠成。但不料在某次演出前夕两人决定分手,这让她在表演时崩溃大哭,“所以这张专辑就是我在重新沉淀之后,再回望在感情里那个脆弱的自己,非常自我摧残又自我疗愈。专辑11首歌就像我身上的11道伤疤,重新揭开伤疤的过程中,我依旧会哭,会害怕,但当我与自己和解后,我就可以坦然地去面对接下来的所有事情。”

  专辑制作

  与阿弟仔谈心落泪

  此次丁当找来了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阿弟仔担纲整张专辑的制作部分。“这一次的曲风其实非常多样,这要感谢阿弟仔老师。”丁当说,每一次开会她都会与阿弟仔聊起很多内心话,“因为整张专辑的灵感来源是我,所以我跟他讲了很多故事,比如我经历了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那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哭。”最终,二人决定围绕“回忆”的感觉来做这张专辑,“我觉得回忆其实更适合用一种轻轻柔柔的唱法,不用歇斯底里,所以我这次在声音的控制上也花了蛮多的心思。”

  专辑设计

  50份彩蛋

  “这张专辑设计有一个‘苹果’的概念。苹果对我来说寓意着爱情圆满丰收,但用黑色的苹果,是因为爱情有毒了,”丁当笑言,当大多数人吃了“毒苹果”都会记得伤痛,然后成长。同时,丁当也透露,自己还亲自去工厂在专辑盒里埋下惊喜,“CD里有我们手工制成的黑色眼泪,我在其中50份眼泪的上面写了一个‘丁’字,看到这个字就说明那是我的限量定制。”

  《我们不像我们》

  词:白吟洁

  曲:李宏斌/吴周烁

  时间曲线 被遗忘带走的我们

  渐渐掉了 当初爱情的最基本

  手牵手的两个人

  走着走着 我们不像我们

  专辑第一首歌曲《我们不像我们》讲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侣之间慢慢归于平淡的过程,MV找到了胡宇崴搭档,“其实我们认识很久了,”丁当讲起和胡宇崴的合作过程,“但是我们相识是因为我唱了他演的戏剧里的歌曲,这一次算是正式的第一次合作。”经历过《搭错车》女主角的演技磨炼,丁当在出演MV时越发以专业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在拍比较亲密的戏时,我会觉得他就是我的另一半,我觉得投入很重要。”丁当也笑言,胡宇崴是她认识的第一位“留胡子比刮掉胡子要帅的男生”。

  《不要命》 feat. J.Sheon

  词曲:万志轩AKA鲁智深/J.Sheon

  因为我们爱到都不要命

  没有道理 不可思议

  因为我们爱到都不要命

  拿走理性 才是爱情

  《不要命》是丁当与创作新人J.Sheon的首次合作,有别于以往的R&B曲风,这首歌的编曲融入了强烈的电子元素,“有种要私奔的感觉,很有亡命鸳鸯的末日感。”谈起这次的合作,丁当表示,除了两人拍摄的“相当重口”的MV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录音的过程,“这应该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录音室里离一个男生这么近,我们一起录了很多细节与和声,用耳机听他的声音时,我第一次觉得一个男生的声音是如此性感。”

  《都是月老惹的祸》

  词:何宇胜

  曲:Daniel Caesar/Ludwig Lindell/Ylva Dimberg

  命中注定很幽默

  对的人就在隔壁桌

  抛开所有狭隘的成见包袱

  谁流年不错 谁缘分不够

  少啰嗦

  这首歌名《都是月老惹的祸》其实源自丁当一句玩笑话,她笑言如修杰楷、霍建华等很多合作过的男演员都结婚了,自己也经常当月老帮身边好友牵红线,所以她偶尔也会自我质疑,“那我的姻缘线在哪里?牵太多红线会不会反而把桃花运都用光?看来只能怪月老咯?”丁当表示,虽然目前自己处于单身状态,但把自己照顾好也是必须完成的课题,“我觉得单身也应该对自己有要求,要更加热爱生活,这样跟另一半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才能更好地一起成长。我相信当我照顾好自己,月老就一定会给我非常完美的另一半。”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