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代表北京逐鹿“文华大奖”

  《天路》代表北京逐鹿“文华大奖

《天路》代表北京逐鹿“文华大奖”

  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天路》剧照。牛小北摄

  本报记者 王广燕

  巍巍雄山,茫茫雪域,在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改变了千百年来汉藏人民艰难跋涉的苦旅。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天路》以此为创作背景,经过三年沉淀打磨,六轮40余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深深打动了观众。5月24日至25日,舞剧《天路》作为北京市唯一一部选送作品,将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文华大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原创舞剧《天路》赴上海参赛,无疑代表着全国文化中心艺术创作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水准。

  舞剧《天路》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2018年“七一”期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国家大剧院推出这部现实题材舞剧,由著名艺术家王舸、罗斌、印青、杨帆等联袂打造,由优秀青年演员黎星、潘永超等共同演绎。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介绍,舞剧《天路》的创作缘起于歌曲《天路》的感染,“可以说这是一首歌带来的舞剧,这首歌曲非常有分量,我们希望这部舞剧能够同样打动观众。从一首歌到一出舞剧,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单是剧本文本的打磨就长达八个月。”

  在六轮演出过程中,主创人员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改”,持续调整、精益求精。本轮演出中,为让全剧故事更加完整,让观众有充分的临场感,排演组数次对舞剧的编舞、音乐、灯光、舞美做出更新与调整。例如上半场末尾,众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将舞蹈编排与舞美实景相结合,近4米高的木架实景,掉落的玛尼石,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营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艰险,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与艰辛。

  对于《天路》的打磨精修,总编导王舸说道:“我们从年初就启动对《天路》的修改打磨,所有主创演员都很累很辛苦,但过程却很享受。这次,我们对《天路》的舞段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增加了几个大的段落,打磨了接口、细节之处,让舞剧整体更流畅。”

  “新版《天路》的戏剧结构比上一版更加完整,段落之间的衔接也更加自然;舞蹈更加丰满立体,加强了对‘心路’线索的描述,而‘天路’这样的宏大主题,正是要通过‘心路’历程来体现,两条路构成一个扭结的结构,从而形成整部剧的力量。” 编剧罗斌说。

  据了解,直至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文华大奖”之前,《天路》团队将根据各界专家、观众反馈的宝贵意见,对舞剧持续作出调整精修,争取以最饱满的姿态、最流畅的舞蹈语汇,为上海观众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