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硬菜”将起锅 财税部门加“柴火”

  减税“硬菜”将起锅 财税部门加“柴火”

  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在即,如何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顺利、平稳落地?3月27日,财政、税务两部门相关负责人亮相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为炒好减税“硬菜”添油加薪。

  3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增值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减税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和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等4个方面。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表示,今年主要的减税措施都已经出台。“如果说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是今年更大规模减税的一道‘开胃菜’,那么此次增值税改革措施就是一道‘主菜’,更是一道‘硬菜’”。

 

  “硬”在哪儿?最重要的就是制造业。程丽华说,在增值税改革中,制造业一直是减税规模最大、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

  在前期营改增试点过程中,随着纳入试点的行业范围逐步扩大,制造业企业可抵扣进项税不断增加,享受了净减税的改革红利。2018年5月1日,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1%降至10%。据税务机关统计,此项措施2018年5月至12月减税2700亿元,制造业减税约945亿元,占35%。

  此次增值税改革仍以制造业为减税重点,将制造业适用税率由16%降至13%,将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0%降至9%。并且进一步扩大了抵扣范围,将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将不动产由分两年抵扣改为一次性全额抵扣,“制造业企业相关支出的总体规模较大,受益尤为明显。”程丽华表示,在此基础上,财税部门还将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通过持续、较大幅度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来改善企业预期和经营效益。

  在增值税税率调整过程中,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因进项税额减少税负可能出现上升,为确保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经过反复研究和测算,综合比较,多维度论证,最终确定对其适用进项税额加计抵减10%的政策。

  加计抵减,就是允许特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10%虚拟计算出一个抵减额,专用于抵减一般计税方法下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从而达到降低纳税人税负的目的。为确保这项全新的政策落地生根、切实生效,税务部门按“简明易行好操作”原则的要求,设计了一套操作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将其总结为“宽口径、年度定、可追溯、易操作”。

  孙瑞标介绍,税务总局按最大口径明确了加计抵减政策,只要纳税人符合条件,其国内环节所有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均可按10%的比例进行加计抵减;只要纳税人符合规定,当年内无需调整,均可享受加计抵减政策;对于满足条件,但因各种原因未及时计提加计抵减额的纳税人,允许其补充计提,用于抵减以后期间的应纳增值税额;同时,纳税人享受加计抵减政策,不需要任何审批,“自主判断、自主申报、自主享受”,避免因纳税人数量较多、审核时间长而造成政策延迟落地。

  程丽华说,改革实施后,将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下降、部分行业税负有所降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给纳税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减负感。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