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1日电 题:红土地上李花白
王曦、卢宥伊
3月,红色老区四川省宣汉县庙安乡,雪白的李花纷纷飞舞。
62岁的舒宗华正在自家的地里来回穿梭,喷洒农药,给脆李树进行第一次除虫。
2008年,还在广东珠海打工的舒宗华,听家人说回来种脆李能卖钱,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新收回外出务工时分给乡邻帮种的5亩地,在县农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种上了脆红李。
挂果,投产,盛产,脆李树的生长回报周期至少需要三年。“2011年,第一次挂果,收入5000多元;去年,自家5亩地里已经栽种了270棵脆李树,收入5万多元。今年果子还没结,就有电商上门预订啦。” 几年下来,收入翻了10倍。尝到甜头后的舒宗华,脸上写满了自信。
“川东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海拔气候都适宜种植脆李。我们引进脆红李和青脆李品种已有近20年,但规模一直不大。在脱贫政策利好下,庙安乡利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又大面积发展种植脆李8000余亩。到今年脆李面积已达1.2万余亩,建成了万亩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如今,脆李产业销售总产值超亿元,2014年以来帮助1174名建卡贫困户摘帽,种植业人均收入达1.42万元。”庙安乡党委书记李建军介绍。
为了推进脆李产业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农科院与宣汉合作,在庙安乡开展脆李保鲜试验,现在已经实现2000吨以上的水果同时储存。同时,用脆李加工的果酒、果醋也将摆上人们的餐桌。
“我们通过注册‘宣汉脆李’商标,举办‘庙安李花节’‘脆李采摘节’,吸引周边游客赏花品果,配套采摘体验区、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品牌化农旅融合发展。”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锋说。
“到七八月脆红李挂果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果子红红绿绿的,清甜多汁,到时来尝尝。”临走时,舒宗华向记者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