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排起了长队。
一向被视为投资理财“风向标”的中国大妈和中国大爷们,最近又排起了长队。
他们热辣辣眼神瞄准的,是刚刚获得允许可在柜台发售的地方债。
过去两周,抢喝“头啖汤”的首批地方债柜台发售可以用“相当火热”四个字形容——无一不是火速售罄。
首批柜台地方债发售涉及6省市的7只个券,其中面向商业银行柜台的额度总计68亿元,涉及发行承办柜台债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
3月25日,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浙江省政府债和宁波市政府债登陆商业银行柜台,1亿额度10分钟售罄。其中,兴业银行的1亿元浙江债额度在10分钟内就被抢光,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债开售两小时卖空。
4月1日上午10点,北京市地方债通过本地11家银行柜台面向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发行销售。没等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们回过神来,绝大部分额度在申购首日即已卖完。
一时之间,地方债热得烫手。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有动力。地方政府发债,成为地方上实现积极财政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后援”。这些资金将用于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和民生项目。柜台地方债的首批试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更将带动更多地方政府开拓新的发行渠道。
二是银行发售有动力。过去绝大部分地方债都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包销”,难免会给银行资金安排带来影响。以2019年2月数据为例,中国地方债存量为18.76万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比例为86.7%。允许柜台销售地方债后,公众参与购买,能够让银行资金“腾出手”。
三是大妈大爷们购买有动力。安全性高、收益稳健、投资门槛低等优势,很容易获得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青睐。而且风险整体可控,通过银行柜台出售的地方债品种主要是地方专项债券,这类债券往往以投资项目的收入作为担保,还款来源更加有保证。
不过,热潮过后,地方债却集体下跌了。
截至4月11日,前期发售的所有柜台地方债都跌破面值。通俗点说:抢到的都亏了。
譬如北京市柜台发售的地方债,工行网银显示,两期债券的价格都跌破100元的发行价格,以4月11日当天报价:98.81元就能买到。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上周以面值100元买了1万元北京柜台地方债,今天亏了119元。
两周之内,冷暖两重天,这是为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11日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分析,柜台地方债眼下价格“遇冷”,有定价机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发行利率低于预期。此外从市场表现看,对地方债的风险还是有些疑虑的。
“发行环节本身定价就比较低,票面持有利率低于储蓄型国债,即使有免税的因素,难免会导致吸引力有点降温。”
以北京市地方债为例,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3.25%,每年付息。而同期的储蓄型国债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27%。同样是低门槛,同样的收益稳定有“背书”,投资者的选择显而易见。
李佩珈认为,未来柜台地方债定价机制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随行就市。同时也要看到,二级市场利率起伏很正常,短期内价格确实会低于100元,这种变动都属正常情况,不能因为跌破发行价就认为没有投资价值。
不过,虽然柜台地方债现在价格下跌,但也给了市场投资人新的机会。
还以上面的北京地方债为例,100元票面利率3.25%,但如果以4月11日98.81元的价格买下并持有一年,收益率是3.52%。至少目前看,“后进生”反而收益更高。
李佩珈也认为,投资地方债和国债更看重的是收益稳定性,违约概率小,这是和其他投资产品最大的不同。“投资国债和地方债都应该重点放在收益稳定性上,而不是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