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激活中小企业,政策无微不至

  【深度观察】激活中小企业,政策无微不至

  激活中小企业,政策再度加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从内容来看,对于中小企业这支国民经济生力军,政策支持越发细致入微。此次两办印发的《意见》瞄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改进服务保障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等六个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可谓全方位无死角。

  以《意见》中着墨最多的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例,从完善既有政策到拓展融资渠道,从放宽银行信贷考核到鼓励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宏观层面的定向降准到融资担保、评估、公证等具体环节……一项项举措和要求无不体现出政策指向日趋精准,着力点日趋细化。

 

  实际上,此前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银行、财税等多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解渴。但金融输血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银行也面临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2018年,商业银行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但是普惠金融口径单户授信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达6.2%,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而此次《意见》对原有的融资政策做出进一步完善,明确提出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细化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管理,完善授信尽职免责规定,加大对基层机构发放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占比。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仅要让银行“敢贷”,还要让银行“能贷”。为了补充银行金融机构的“武器弹药”,《意见》提出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再贴现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小微企业500万元及以下小额票据贴现。同时,将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意见》传递出宽信用信号,有助于消除尾部风险,改善市场风险偏好。

  除了银行信贷,债权、股权等融资渠道也受到了政策的“光顾”。《意见》提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同时,《意见》明确,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便利。

  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我国相关政策侧重于加强信贷政策支持。而此次,在《意见》中,既有政府的信贷支持,还提及了资本市场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股权、债权等融资机会,体现出了破题的新思路。

  从去年以来,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密集出台,中央各部委、各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此次《意见》既是对一系列举措的整合、提升,又表现出政策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各项要求指向具体问题,给出具体办法,列出具体任务,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PMI数据来看,无微不至的政策正在收获企业的积极回应。3月份,中型企业PMI由46.9%大幅跃升至49.9%,小型企业PMI由45.3%大幅跃升至49.3%,均强于整体指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