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扬”的奥秘——从兰州海关改革看西部开放潜力
新华社兰州4月16日电 题:“逆风飞扬”的奥秘——从兰州海关改革看西部开放潜力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王铭禹、卫韦华
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既不临海也不沿边,外向型经济薄弱。近年来,兰州海关通过持续改革,进出口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企业贸易便利化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带动甘肃省在过去一年对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1.2%。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新鲜蔬菜和中药材均实现大幅增长。从西北内陆到开放前沿,甘肃省开放潜力不断加大,在全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实现了“逆风飞扬”。
从“天”到“秒” 开启通关加速度
不久前,由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陆海新通道”班列装载着1100吨铝材,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出发,抵达广西钦州港,在当地换装货船后,最终运抵台湾。
该公司总经理曹柱介绍,货物到达钦州港后,他们立即在兰州海关报关,在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模式下,企业没有被随机布控,钦州港对货物“秒放行”。
“以前出口必须到出境口岸报关,如果遇到单证不全或数据填报错误等问题,就要在出口地和口岸之间来回奔波,没有两三天办不下来。”曹柱说,从“天”到“秒”,得益于兰州海关实施的通关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兰州海关关长李全介绍,2017年7月,兰州海关成功办理首票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报关单,全国通关政策和规定在执行标准上更加一致,企业可以选择任意关区报关,极大地简化了通关手续。
同时,兰州海关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申报、电子化放行、报关单网上办理等改革措施,并先后实施“提前申报、预约通关”,符合条件的商品“先放行后检测”等一揽子惠企“组合拳”,助企业赢得通关时间“生命线”。
据统计,去年12月兰州关区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2小时,较2017年压缩98.75%,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82.62%。
降本增效 内部挖潜成效显著
甘肃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细胞培养基生产及其工艺开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因进口税负问题,这家企业资金流紧张,几近停产。兰州海关深入企业调研,并委托海关总署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辅导企业申报关税,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小民营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对进出口环节各类税费敏感性较高。”兰州海关副关长张柯说,今年4月1日起,兰州海关实行新的进口增值税税率,将进口货物原适用16%增值税税率的下调至13%,原适用10%增值税税率的下调至9%。
“此次税率下调预计年内将为甘肃省进口企业减少税负约7.3亿元,有效降低进口企业税负和资金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张柯说。
针对不少企业反映的口岸收费项目多、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兰州海关出台《兰州海关促进口岸提效降费二十条措施》,取消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与商务、物价等部门协调联动,督促各口岸经营单位明确收费标准,口岸整体收费下降10%以上。
各项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让甘肃这一西部老工业基地的民企活力不断增强,民企外贸潜力增大,推动外贸“马车”平稳前进。据统计,2018年,甘肃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154.9亿元,增长15.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近四成。
从内陆到前沿 “一带一路”大有可为
今年2月,兰州海关配合国家口岸办等部门对敦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完成验收,敦煌航空口岸也成为全国第二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开放口岸。“这将进一步促进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敦煌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李全说。
保障丝路畅通,提升各类口岸开放水平成为兰州海关各项改革措施的着力点。截至2018年底,兰州海关共保障发运“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23列,货值4000万美元;保障中欧班列发运91列,货值1.5亿美元。甘肃省已经形成了中欧、中亚、南亚、“陆海新通道”四大国际贸易大通道,去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72.9亿元,同比增长18.6%,成为甘肃省外贸增长新动能。
经贸往来密切的同时,兰州海关还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敦煌开展文化交流“保驾护航”。
2017年起,来自阿富汗、法国等国家的珍贵文物、文献等相继在敦煌研究院举办展览。敦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此类暂时进出境文物的价值难以准确估计,需要提交高额保金保函,办展双方都面临很大压力。
对此,兰州海关隶属酒泉海关实施驻场监管,对文物及展品予以免交货物保证金,目前已免除保证金2.27亿元,极大地便利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往。
“海关作为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必须融入国家和地区整体发展中来谋划,才能更好发挥优势。”李全说,兰州海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让西部省份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开放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