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交出超预期成绩单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持平,但高于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不仅保持在合理区间,而且积极因素逐渐增多,有力地改善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发展信心,为今年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开局平稳,中国经济韧性足稳定性强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呈现放缓趋势,国内面临结构调整重任,改革阵痛继续显现,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开门红,GDP同比增长6.4%,明显高于前期市场预期的诸如6.2%或6.3%等的走低数据,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体现了中国经济韧性足稳定性强。这是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除GDP增速外,就业、物价、收入等主要指标也体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韧性足稳定性强,让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3月份,PMI为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5个分类指数全部回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4.6,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2点。今年以来,一些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如IMF在最新的报告中就将今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2%调高到6.3%。无疑,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宏观调控打出组合拳,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要求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尤其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给实体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在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总需求正在有效改善。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继续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重为47.7%,说明消费升级已成定势且步伐加快。投资稳步回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等持续较快增长,进一步发挥了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值得指出的是,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扩大75.2%,也取得了超预期的好成绩,提高了净出口在三大需求中的贡献率。
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主题下,一方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为2013年以来的次高点;此外,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9.9%,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快于全部投资36.7%。
三大攻坚战成效继续显现。今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了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既有助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较好防范了债务风险。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污染防治成效继续显现,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渐成常态。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1.3%。服务业与消费一道,成为一季度GDP平稳增长的两大主导力量。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创新引领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作用,中西部地区在工业、投资增速等方面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加快了追赶的步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为区域协调发展增添新力。
总体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市场预期在改善,发展信心在增强,为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