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寓”让人才多睡一小时

  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打造生态服务圈
  “青年公寓”让人才多睡一小时

“青年公寓”让人才多睡一小时

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拥有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青年公寓”让人才多睡一小时

  达闼科技员工正在调试智能机器人

  “5G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云端智能机器人”、“无人飞行器”……提起这些“高精尖”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然而,在京西南的房山,有一个名为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的地方,近年来吸引了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北理工无人机项目组、中国移动所属的车联网公司等8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入驻,正在逐渐成为西南地区高创人才的孵化基地。在这里,不仅有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也有绿色健康的生活服务圈,成为很多高科技企业青年人梦开始的地方。

  据了解,该研究院位于房山区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政府合作的重点项目,旨在对标中关村核心区,通过创建一流的科研创新环境、打造国际水准的研发综合体、聚集尖端科技项目与人才,成为助推京西南科创成果转化带发展,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和策源地。

  公寓和通勤车保证职住平衡

  “现在我透过公寓的窗子就能看见上班的地方”,95后马磊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和其他“北漂”一样,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租房问题。租的远,虽然房租可以省一些,但免不了承受挤地铁的痛苦;租的近,倒是可以睡个懒觉,但刚毕业的收入又不足以支撑他每个月的房租。去年他找过几家单位实习,都不是特别理想,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时常连最后一班地铁都赶不上,让他几次萌生“逃离北京”的想法,直到年底时入职了北京恒天云端有限公司,才最终坚定了在北京继续奋斗的信念。

  马磊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听说这个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房山,心里还“咯噔”了一下:是要在山上办公吗?踏进公司门槛的第一天,他这个想法就完全被“颠覆”了,首先,办公环境就让他“眼前一亮”,公司驻扎在一个研究院园区里,园区的建设丝毫不逊于中关村科技园,“路上行走的无人驾驶车、楼内摆放的智能机器人”,这些都是最“高精尖”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公司还给他安排了公寓,公寓内精装修,电视、洗衣机、冰箱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他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从公寓楼到办公楼只需要3分钟时间,“早晨终于能多睡一个小时了”,每每提到这个“福利”,马磊都幸福感爆棚。而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不少在中关村上班,工资待遇和他不相上下,现在仍然过着“挤地铁”的生活,每个月还需要拿出3000—5000元的钱来交房租。

  同样,幸福感飙升的还有负责“5G智能网联测试场”项目的曾锋。曾锋是中移智行网络科技公司创新孵化部产品总监,去年随着中国移动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在这边成立实验基地而来,家住六里桥的他,最担心的就是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早上迟到了怎么办?晚上加班后怎么回去?”真正到这工作后,他发现他多虑了,每天一早7时10分,六里桥地铁口的通勤车已经准时等在那里了,一路上“逆早高峰”行驶,4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研究院。晚上加班晚了还可以在研究院的公寓中借住一宿,曾锋说现在的工作环境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更何况,在中关村哪有这么大的空间供你测试呢?”曾锋每次向合作方介绍自己的工作时,都无不自豪地强调,“自己在六环边上有一个无人驾驶车队”,这也是当时公司选择入驻研究院的主要原因。

  青年社区让“朋友圈”从线上走到线下

  对于刚毕业的马磊来说,职住平衡,是他在找工作中看重的一点,更让他看重的,还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学到什么。

  由于研究院为员工提供了住宿的地方,马磊和同事们相处的时间也延长了一些,对于“职场小白”来说,是一件好事。马磊告诉北青报记者,无人机的研发不仅需要一次次测试,也需要与其他人交流时,引发出头脑风暴或碰撞出思想火花。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马磊都会回到工位上,继续自己的工作,也会趁机向其他前辈请教一些问题。前不久,马磊接到一项任务——为无人机设计一款定制版电子调速器,这可难倒了他,很多技术问题他都不懂,同事当晚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最终测试出正确的参数,让项目周期缩短了一周。这次经历让马磊深深感受到,同事们不是朋友圈的“点赞之交”,而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而对于已经工作多年,并且有着“海归”工作经历的达闼科技工程师王秋林来说,除了工作,他看重的还有这个区域的配套运动设施。王秋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国外工作时,社区体育馆离公司很近,5分钟的路程就可以走到,里边的运动设施也很齐全,有乒乓球、游泳、健身等大众项目,也有射箭、迷你高尔夫球等“小众”项目。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当时有个“球友群”,大家经常可以约着打球。“无社交不体育”,如今研究院正在建设中的各种体育场馆让王秋林充满期待,“研究院有不同的公司入驻,我们也可以跨公司建几个群,约上志趣相投的 ‘球友’,打几场友谊赛”,王秋林说。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研究院的室内咖啡厅、健身房、瑜伽室、游泳馆等休闲配套服务在紧张的筹备之中。目前,户外一个小型足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已经投入到使用中。据介绍,未来,研究院将会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管理。

  “绿色”生态服务圈提供健康便利生活

  在研究院里,有一座大楼的名字是“印象·里”,楼的外观呈弧形,大而明亮的落地窗很具现代感,“印象·里”三个字后边的英文单词“enjoy work”格外显眼。据介绍,这两个单词寓意着青年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工作”。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研究院并没有因为远离市区而变得“服务跟不上节奏”。

  走进“印象·里”大楼一层,“便利蜂”便利店马上映入眼帘。记者发现,这家“便利蜂”比其他家的店面稍大一些,店内不仅提供快餐及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据“便利蜂”的店长介绍,一开始入驻时,还担心不能达到营业额,没想到每天除了办公楼的员工们会点一些外卖,附近居住的居民们也常在这家店“下单”,刚刚试营业一个月时间,就已经远超预期的营业额。

  而房山的首家金鼎轩店,也于4月10日在这个楼里开始了试营业。“选在这里,不仅是因为研究院入驻了许多高精尖企业,也因为这里的整体氛围很好”,该店店长贾京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虽然研究院内有食堂,为这些高新技术人才准备了一日三餐,但他目前也在尝试推出几款营养丰富、满足青年人不同健康需求的平价“便餐”和“夜宵”,“给他们开开小灶”,贾京伟说,如果吃腻了食堂,可以换个口味;工作太累了,也可以犒劳犒劳自己,补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