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打破融资瓶颈有新招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江苏、浙江和福建,调查银行业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情况。调查中,记者发现三地积极探索破解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出台针对性举措,引导资金精准流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流动贷款变三年期,企业不再难续贷

  浙江台州临海市鸿亚眼镜厂是当地一家小型制造业企业。今年3月,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造成流动资金紧张,于是向临海农商银行申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周转。

  虽然是第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只花了5天时间,800多万元的贷款就拿到了。贷款期限3年,第一年和第二年每年归还140万元,第三年归还剩余的540万元。

  “我们办的是分期贷,每年按比例归还本金,不用为筹集续贷资金着急,这个还款方式也和我们的生产、盈利周期相匹配。”鸿亚眼镜厂法人代表金官顺说。

  一直以来,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多为一年期短期贷款,但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往往较长,带来短贷长用、频繁转贷的现象,既不利于稳定企业长期投资信心,也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一次性发放中期贷款,可以个性化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避免由于贷款期限与企业回款周期不匹配导致的资金断档。”临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洪权说。

  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正在浙江试行推广。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相对于资金价格而言,信贷资金的稳定性对企业更重要。“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不是把钱给企业后就放任不管,而是更强调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现金流测算和后期的动态监管。这对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得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资金等情况,做到优服务和控风险同步加强。”台州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曹光群说。

  中小银行是小微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而今年大型商业银行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如何在市场上找到更多新增客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模式如何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

  “今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部,有专门的人员服务小微企业,还投入了大量金融科技力量改进服务流程。大型银行不适合一家家做单户企业贷款,我们就顺着供应链上下游,地毯式寻找和挖掘客户。”工商银行临海支行行长许钊海说。

  台州市道味餐饮企业管理公司正享受着金融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这家小型餐饮企业在全国拥有近700家加盟店,每天公司要向加盟店配送肉酱和面食。随着加盟店的增加,货物进出量日益增大,企业的资金结算过程越来越繁杂。“之前使用的管理平台系统不稳定,每50个加盟店就需要安排1名内勤人员核实订单和回笼货款,有时候业务量太大,账目来不及当天处理。”公司总经理何临航说。

  临海工行了解到企业的难处后,为其量身定制了电子供应链销售平台,与公司内部管理平台对接起来,提供采购下单、物流、支付、结算和理财等“一条龙”金融服务,让原本繁琐的下订单、支付和结算过程简单起来。“现在公司可以随时在线审核、及时发货、自动核对订单和结算。以后加盟店规模再扩大也不用担心了。” 何临航说。

  在江苏,海安农商行运用差异化定价方式,实现“一户一价”,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累计减轻企业贷款利息超过3000万元;在浙江,农业银行发起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帮助优质民营企业解决股权融资难题,缓解流动性压力;在福建,兴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向企业发放以碳排放配额作为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盘活企业“碳资产”,让信贷资金真正“绿”起来……

  联合会商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破解融资难题

  调查中,银行和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普遍反映,在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过程中,有两大因素困扰金融机构:首先是企业信息不透明,导致金融机构很难充分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其次是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机制,让从业人员不敢放开手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过去几年,浙江义乌梦娜袜业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变,加之受担保链风险波及,一度陷入流动性危机。当时企业涉及袜业制造、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贷款金额约30亿元,对外担保金额达到16亿元左右。

  “当时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银行去企业摸清风险底数,认为企业主业还不错,财务比较规范,没有发现过度投资和挪用信贷资金的情况,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连带担保,需要帮扶一把,否则只要一家银行抽贷,企业就难有喘息机会,而且风险会再度传导、蔓延到更多上下游企业和担保圈内企业。” 金华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徐佶说,他们协调当地政府、贷款银行一起帮助企业解困,剥离沉重的固定资产,整合资源发展高端智能制造。

  3月28日,主牵头行农行义乌分行组织召开联合会商会议,达成稳定授信规模,不压贷、不抽贷、不收贷的决议,继续给予企业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执行优惠利率,其他银行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如今企业贷款金额下降至15.12亿元,未出现逾期和欠息,对外担保金额也逐步降低,企业重获新生。

  徐佶介绍,类似梦娜袜业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单家银行很难弄清楚这类企业的经营、融资和风险状况,银行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商沟通机制,可能会造成过度授信。为此设立联合会商机制,由过去单家银行“诊断”变为所有贷款银行集体“会诊”,贷款银行之间分享信息,共同行动,既能全面把控企业状况,防范风险,又能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具体来说,对需要“扶强”的企业,银行联合授信,共同测算出适合企业的信贷总规模,各家银行在规模范围内,与企业自行协商贷款条件,防止单家企业过度授信;对需要“帮困”的企业,通过债权人委员会,银行集体决议、一致行动,避免竞相收贷引发“踩踏”风险;对“僵尸”企业,银行协调一致,坚决出清。

  目前各地正在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在江苏,苏州银行在苏州市金融办的指导及委托下,承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介绍,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在“线上”,企业可以发布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快速获取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后可迅速对接;金融机构也可以发布相关金融产品,企业能搜索符合自己需求的金融产品。如果线上融资对接不成,相关部门可组织协调金融机构进行线下交易撮合,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此外,平台还整合了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等78个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信息数据。

  截至3月,苏州综合金融平台已累计解决融资需求37615项、金额5830亿元,需求项目解决率为84.13%,需求金额解决率为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