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
据渝黔门户,誉山水天堂。
万盛,一个美好吉祥的名字。既有万花盛开、万千盛景之喻,也有万业兴盛、万般盛情之意。唐贞观十六年在这里建制溱州,1955年建立南桐矿区,1993年更名为万盛区,2011年设立万盛经开区。
万盛煤炭资源丰富,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矿设区的年轻的资源型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万盛经开区围绕“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坚持生态优先,转型绿色发展,利用境内拥有山、水、泉、林、洞于一体的生物生态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
养生黑山谷、探秘古石林、惊险奥陶纪……风光万盛,誉满四方。从黑色煤炭到绿色旅游,万盛正发生美丽“蝶变”。
黑山谷——“渝黔生物基因库”
又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黑山谷景区工作人员成克鹏提着苹果、香蕉等水果走进黑山谷黑猴峡。
“与黑叶猴‘攀亲’。”成克鹏说,黑猴峡全长420米,因为这一段峡谷经常有黑叶猴出没而得名,他手中的水果是送给黑叶猴“吃的”,“送了3年了,与黑叶猴连一次面都没见过。”
成克鹏为啥要与黑叶猴“套近乎”?黑叶猴为啥又如此矜持?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大约有50厘米,头小尾长,它全身漆黑,头顶有一撮直立的黑色冠毛,面颊两边各有一道白毛,非常可爱。但现存数量十分稀少,仅分布于云贵高原一带的大山中。
“黑叶猴是黑山谷的形象大使。”成克鹏介绍,黑叶猴喜爱群居生活,每群一般为3—10只。目前,在黑山谷发现的黑叶猴有4个种群,大约40只。“性格非常机警,从不下来与人接近。”成克鹏说,黑叶猴太珍贵了,但数量太少,他们一直担心这些机警的家伙吃不饱,甚至担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五年前,成克鹏去贵州黑叶猴群居地考察,发现当地的黑叶猴经过驯养与人类很亲近,大方地吃着饲养员提供的食物。
回到黑山谷,成克鹏开始了驯养行动。他与同事钻进原始森林寻找黑叶猴的栖居洞穴,常常是洞穴找到了,黑叶猴却没见着,但他们还是把带来的水果留下。几天后,他们再次赶到洞穴,水果已经吃了,但还是不见黑叶猴的踪影。后来,成克鹏在洞穴附近安装了摄像设备,观察黑叶猴的饮食起居。
“瞧,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成克鹏的手机里有一段黑叶猴吃水果的视频。这个高大的汉子,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欣慰地笑了。“希望他们好好地活着。”
黑叶猴为啥能出没在黑山谷呢?有人说,因为黑山谷有5峡、7区、12峰、36桥、99瀑、108潭,“山水泉林洞,奇险峻秀幽”,山清水秀空气好。据了解,黑山谷除了黑叶猴,这里还有云豹、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穿山甲、野山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黑山谷还发现有桫椤、红豆杉、银杉、珙桐四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何鹅掌楸、香果树、金佛山兰、杜仲、福建柏、红椿、楠木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黑山谷又被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成克鹏介绍,黑山谷由于地处两省边界,人迹罕至,保存了大量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7%。目前,已发现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走进黑山谷,就像走进了一个植物的海洋,到处都是林海、竹海。”
众所周知,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距今6500万年至180万年前),桫椤、红豆杉、银杉、珙桐等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河时期,冰川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森林大量灭绝。过往游客常常不解,黑山谷为什么生长着这么多珍稀植物呢?
“只有少数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成为生物的避风港。”成克鹏介绍,黑山谷就是这样一个避风港。这里地处渝黔交界、四川盆地东南边沿,北面远处有秦岭、大巴山,近处有金佛山,南面是云贵高原、大娄山,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障,阻挡了冰川的袭击;加之河谷地带受季风气候影响,冰川活动被限制在局部地区,桫椤、银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在黑山谷没有遭到“全军覆灭”的厄运而是被保存下来。“因此黑山谷既是沧海桑田的见证者,也是珍稀植物的‘避难所’。”
成克鹏说,作为一名景区工作者,他有义务守护好“渝黔生物基因库”。他表示,会继续为黑叶猴送水果“套近乎”。他坚信,与黑叶猴总有见面的那一天。
板辽金沙滩
万盛石林未解之谜
“万盛石林的石头好特别哟!”在万盛经开区石林镇,游客小刘站在万盛石林景区里感到十分惊奇“为啥大片大片区域的石头表面看着都像龙鳞呢?”
景区资深导游周朝阳带着小刘一行边走边介绍,龙鳞石海就是万盛石林的特色。
“去过云南石林吗?”到了许愿石,周朝阳指着路旁的石头请小刘看,“你觉得这石头与云南石林有什么不一样?”
小刘环顾四周,发现这些石头都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只不过小巧了一些。周朝阳让小刘仔细看看石头的表面。
“云南石林的石头表面光滑,这石头却有凸凹不平的花纹。”小刘的回答让周朝阳脸上挂满笑容。他告诉小刘一行,万盛石林与其它地方的石头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征,就是表面呈鳞片状。“当地人把它们称为‘龙鳞’,龙鳞石分布范围广,看起来就像一片龙鳞石的海洋。”
周朝阳解释,在地质学上,这种“龙鳞”叫“龟(jun)裂纹”,是含水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构造力和围岩作用中发生裂开、脱水收缩,之后又经压溶作用,使之改造并复杂化而成。
“龙鳞石是怎么形成的呢?”小刘越发好奇。周朝阳17岁就进了石林景区,跟着前来考察的专家学习了不少关于石林的地质知识。“龙鳞石所在的地层,是典型的奥陶纪沉积岩。”
周朝阳介绍,在距今4.4亿年至5亿年的奥陶纪地质年代,万盛地区是辽阔的古海,大量泥沙在海底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在奥陶纪结束后,这些沉积层不断被新的沉积层所覆盖。在海洋和新沉积层的覆盖重压和地热的烘烤下,奥陶纪沉积层逐渐演变成岩石。地球演化到距今1.95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中国北部发生了“燕山运动”的大规模地质造山活动,使得这万盛石林地区海退陆进成为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