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5月8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从最初为贫困村新建体育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广场、送体育运动器材等,到后来为贫困村大学生筹集助学金、为贫困村修建笼式足球场、建好塑胶百米跑道、开发体育休闲小镇、帮农户分销农产品,到如今推动贫困地区“体育+”经济发展……自2012年以来,甘肃省体育局整合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体育彩票、体育明星、体育综合体和体育企业等资源,定点帮扶静宁县、渭源县、靖远县、华池县等甘肃贫困县区和乡村,多措并举推动贫困地区“健康脱贫致富”。
图为甘肃省体育局调研贫困村养殖场。 李瑶 摄
“三级书记”:覆盖百余个山村访贫问穷
2名挂职县委副书记、9名挂职村第一书记、67名干部对口帮扶137户贫困户,作为定点帮扶甘肃庆阳华池县的扶贫组长单位,甘肃省体育局多年来已形成“三级书记”层层推动扶贫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县111个行政村省市县直单位帮扶全覆盖,对贫困户落实2万元产业配股资金,截至目前全县7089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甘肃省体育局下属单位田径曲棍球运动管理中心人事科长张建红在华池县乔川乡铁角城村挂职第一书记驻村已半年多。“驻村半年多,吃住都在村里,村部房间少,自己租了一间民房,寒冬每天被冻醒。”她在日记中写到,但只有和村民生活在一起,才能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帮助群众解决难心事、烦心事、头疼事。
图为当地贫困村小学放学。 李瑶 摄
半年以来,张建红遍访贫困村户,和乡民都十分熟络。她说,驻村帮扶,首先要暖的是群众的心,“任何人心暖了,对你有了信任感,说话才有人听,干事也会有人跟。”在山村小学关心疏导留守儿童心理、抓村党支部建设、推动普及曲棍球运动、关注村民“扶智”……张建红在村里十分忙碌。
杨湾湾村挂职第一书记张志翔每日记录着自己的驻村工作:参加7次扶贫培训,完成了杨湾湾村2018年贫困户脱贫入户验收工作,2018贫困户69户,此次脱贫验收30户达标,解决杨湾湾村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和改善工作(近1万元),协调种植合作社销售杂粮3万多元,协助体育局各单位入户调查工作12次……
聚合体育资源:让贫困村“有足球场和跑道”
甘肃省体育局局长王向晨一行近日调研了华池县陇牛养殖场、扶贫产业示范园、健身步道、湖羊养殖基地建设,并走访帮扶户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我们乔川乡的扶贫攻坚工作正处于滚石上升、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定要躬身前行、弯腰使劲,憋住一口气,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往前冲。”王向晨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越来越多,要知难而不畏,担责而不推责,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一干到底。
图为甘肃省体育局局长王向晨在定点扶贫地区访贫问苦,了解贫困群众难心事。 李瑶 摄
据统计,2018年,甘肃省体育局专项体育资金支持华池县共806万元,局直属单位自筹资金44万元对乔川乡进行产业帮扶,筹资助学30多万元,开展体育活动20多场次,让群众树立“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生活理念,推动“扶贫先扶智”。
同时,甘肃省体育局还利用体育活动宣传销售华池农副产品,发动干部职工购买乔川乡帮扶点农产品,出台帮扶点贫困户学生上省体校减免伙食和住宿费等优惠政策。聚焦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积极配合县上的“春季攻坚”“夏秋会战”行动,助推华池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有序开展,为今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奠定基础。
王向晨表示,下一步,该局要从公共体育设施扶贫方面支持铁角城村和徐背台村建立2个笼式足球场;新建乔川初中环形跑道和塑胶百米跑道;在乔川初中、铁角城村中学、杨湾湾村小学建笼式曲棍球、足球两用训练场地各1处;新建李崾岘村、杨湾湾村村级体育活动中心各1处。
同时,实施乡村振兴体育休闲小镇建设,新建铁角城村体育健身广场、红军长征宿营地、“重温长征徒步慢跑道”“秦直道汽车越野拉力赛道”;修建28公里健身步道。
激活贫困村“体育经济”:产业兴有盼头
据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推进体育扶贫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甘肃省体育局将支持甘肃贫困地区建成较为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各级体育部门构建“体育+”或“+体育”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地区体育旅游,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加快该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行动计划还要求,每年安排三分之一左右的省级赛事活动(不少于60项)到贫困市(州)、县(市、区)举办,首先向深度贫困县(市、区)倾斜。市(州)级和县(市、区)级体育赛事活动也要相应首先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安排。通过赛事活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乐、香巴拉、游艺苑,帮助推销当地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带动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华池县乔川乡黄蒿掌村驻村干部姜军武制定了该村年底脱贫之后“乡村振兴”措施:以稳固销售渠道、实现稳定收益的基础上,把固强杂粮和湖羊、绒山羊销售,补短政策落到实处,让扶志、扶智教育深入人心。同时,利用黄蒿掌村山地、林草丰茂的特色,引进汽车、摩托车越野等体育旅游,激活贫困村的“体育经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