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姓获得感传递出的中国经济温度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保障再加力,民生更实惠——从百姓获得感传递出的中国经济温度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叶昊鸣

  经济发展的“速度”最终要落脚在民生保障的“温度”。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都呈现稳的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为全年走势打下向好基础。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百姓从发展中获取更多实惠。

 

  保基本,兜牢“民生底线”

  5月7日,革命圣地传来喜讯:延川、宜川两县正式宣告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延安市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告别绝对贫困,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延安告别绝对贫困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谭虎娃说,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自诗经中的“小康”一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延续了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倒计时。

  这是一项不停刷新的“纪录”:

  ——4月25日,贵州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退出实现任务过半;

  ——4月29日,山西1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最后17个贫困县也将于年底前全部摘帽;

  ——4月30日,甘肃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数量减至39个……

  从2012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今年,减贫力度仍将在1000万人以上,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

  这是一条不断抬高的“底线”:

  ——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加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平移的补助资金折算为人均9元,达到每人每年69元;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再涨5%,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解决好部分群众急迫的现实问题。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这是一张逐渐织密的“安全网”: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4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16.3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

  “各地区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扩大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稳就业,夯实“民生之本”

  今年只有20岁的杨芹军已经是一名创业者。不久前,他在上海浦东的一处居民小区开设了一家菜鸟驿站,和他的十几名员工一起,每天为2万多小区居民提供快递寄送件服务。

  类似于物流快递这样的新兴行业正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催生出更多像杨芹军这样的创业就业者。2018年,快递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对国内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2%。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意义重大。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诸多压力,拥有90万亿经济体量的中国以一系列实招、硬招为稳就业工作提供强力支撑,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这意味着就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互动更加丰富,释放出稳就业的积极信号。”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5%;其中1月、2月、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5.3%、5.2%,均低于5.5%的预期目标。

  “稳”字当头,就业成绩来之不易。

  “3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65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万人,增长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各项稳就业政策不断落地见效,就业形势进一步改善,总体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良好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表示,这得益于各地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

  ——大力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技能提升,一季度,全国向2.1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7亿元,惠及职工283万人,向26万名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2亿元;

  ——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不仅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也让16至24岁的失业青年有效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专项就业服务。

  此外,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对约千家县域农商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这些“减负”和激励措施,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扩大、稳定就业。

  “就业稳、收入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国把就业视为最大的民生,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就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莫荣说。

  强信心,提升“民生获得”

  日均9266趟列车飞驰、1.6万次航班起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29万亿元……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不仅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浑厚“内力”,更让人们看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旅游业又被称为“幸福产业”,是生活从温饱到日渐富足,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事实上,我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才能火起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平稳,提振信心,消费者对于收入预期普遍较好,这是“五一”假期消费火热的主要背景。

  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7%,实际增长6.5%。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跑赢GDP增速。

  负担明显减少——

  今年第一季度,个税改革累计减税1686亿元,人均减税855元。 其中,36至50岁的人群是政策享受主力,占比达5成,绝大多数集中在赡养老人、住房和子女教育,是获益最大的群体。

  “累计已有9163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说。

  幸福感持续增强——

  5月初,从贵阳到成都的山岭隧道中,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五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加紧搭建高铁接触网设备。成贵高铁乐山至贵阳段将于今年开通运营,将结束川南没有动车的历史,让沿线几千万人受益。

  出行更顺畅,环境更优美,城乡更宜居……

  今年,全国铁路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高铁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与此同时,新改建的20万公里农村公路也将于年底前连接更多乡村。

  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过去一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同比增加22个。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同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