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闫雨昕)银保监会于近期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继续回升,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对一季度数据解读认为,银行业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0%,与上年末持平。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向来是市场探讨的焦点。刘志清认为,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的走势影响银行业的稳健性以及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银行业一季度监管数据发布之际,他给出了“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的判断。

  刘志清具体分析称,首先应从资产质量自身的历史变化来把握前进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压,不良贷款率自2011年开始进入‘双升’阶段,2014-2015年处于快速上升期,2016年之后处于平稳期,这期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显著下降,银行业也加大处置力度,2017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3.85万亿元。不良贷款的形成和处置大体形成平衡,所以不良率将保持平稳。”

  此外,他从银行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角度解释道:“201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同时,2019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承上启下的一年,银行业要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本次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9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8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2.17%,较上年末上升3.1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5%,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刘志清表示,上述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整体拨备还会处于较高水平,银行业抵御损失的“弹药”充足。

  谈及近期《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实施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刘志清表示该影响有限、且在可控范围内。“严格的资产风险分类并没有改变银行真实的风险状况,所以并不影响我们对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平稳的判断。”

  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金融支持得到强化,其中基础设施贷款新增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948亿元。制造业和零售业贷款保持增长势头,分别增加4603亿元和4835亿元,增速分别回升至4.8%和8%;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4.6%,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刘志清认为,这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和稳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一季度银行业信贷投放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6.9%,较2017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同时,影子银行和表外融资平稳下降,2018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累计压缩2.5万亿元。刘志清对上述数据解读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了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影子银行活动得到抑制。

  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增强的同时,兼顾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也至关重要。刘志清表示,银保监会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和苗头型风险隐患,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在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比如坚持房地产融资审慎监管制度,严控银行保险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平稳回落,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0.5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较上年末降低1.3个百分点。

  年初票据融资增长较快的情况也得到银保监会的密切关注。刘志清表示,银保监会及时加强票据业务监督检查,督导银行规范开展票据业务,严防违规套利,目前票据融资逐步回归常态,3月份新增978亿元,低于前两个月的5165亿元和1695亿元。

  “此外,当前银行业资金空转现象减少,同业业务持续收缩,特别是利用金融产品绕通道、加杠杆、相互嵌套的业务大幅减少。”刘志清说,2017以来同业负债、同业投资、同业理财持续收缩,累计减少了12.6万亿元。

  刘志清表示,从目前来看,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金融机构适应性增强,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