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道外区的霏迩斯·壹健身会所由于资金周转不灵,关门倒闭。数以百计的办卡客人被弃之门外,虽然会所老板“坦诚”致歉,承诺会给大家一个交待,但囊中羞涩,还是让很多客人觉得维权艰难。该事昨天经本报报道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健身房月月有倒闭
却依然扎堆开张
其实,近几年来,健身会所关门的事件并不鲜见,基本每个月都会发生,处理善后事宜,各有不同:好一些的健身房会将会员们不管远近统一转到其他馆所;有的老板干脆人间蒸发、一跑了之;还有的老板人能找到,但没钱,硬挺……
有关门的,也有开张的,而且趋势如雨后春笋。据了解,在爱建地区的中兴家园小区内就有三家健身房,为了相互争抢客人产生竞争,让小区里喜欢健身的居民着实“幸福”。
类似情况随处可见,在道里群力地区、松北区大学城附近……用“健身房一家挨着一家”来形容并不为过。一位健身爱好者以哈西万达为中心,盘点了一公里范围内的健身房,大小都算上竟有十余家。小的在小区、写字楼里,面积一两百平方米,大的则包下整层楼,除了跑步机、器械外,汗蒸、游泳等应有尽有。
迈斯特国际健身学院是我省唯一从事私人健身教练的培训机构。副院长张丽丽介绍,近几年,随着市民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人对这个朝阳产业的未来看好,是健身房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我市市区内,健身馆所有200多家,这个数字分解到我们这个规模的城市中,虽说不上多,但密集布局和恶性竞争确实存在。
开张当月回本
一两年后却频频“夭折”
“开三家、黄两家”,这是一位健身房老板对健身房现状的评价。那么,为什么“黄”呢?他讲述了健身房的经营之道:从规模分,500平方米以下的为小型健身房,800平方米左右的算中型,超过1500平方米的则是大型场馆。包括房租、装修、器材等前期投入,任何一家中型以上健身房的前期投入最少需要两三百万乃至上千万元。
对于大量的前期投资,有的健身房老板看中了该行业的预售制度,几个健身爱好者凑钱租下房子、办张工商执照,就可以挂出健身房的牌子了。此后通过预售会员卡筹集资金,再进行装修和采购设备。其间如果运营不好,很可能造成现金流中断。我市就曾发生过健身房还没有开张就关门弃客的例子。
此外,在健身行业内部还流传着“开张当月,就能回收成本”的赚钱口号,意思是说,健身房通过预售会员卡,在开业当月就能收回投入。此后,除了维持水电、人员开支等支出外,就会进入“赚钱模式”。殊不知,健身房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经营更加“凶险”。因为,办年卡和请私教是健身房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又全部都是预支性的,大量客人为了便宜,往往在健身房开业之初,都会购买两年或者三年的服务。而当房租到期后,巨额的房租会让不少健身房老板吃不消。这也是很多健身房在红火开张一两年后频频“夭折”的主要原因。
经营不善也是健身房关门的重要原因。10年前,客人办卡后前来健身的约占20%,而如今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到场率已经提高到50%。这就造成了黄金时段场内人员拥挤,跑步机、卫生间、浴室前都需要排队,再不进行合理分流,提高服务,恶劣的消费体验会让客人离开,让健身房走向倒闭。
强化管理与自律
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精”
对于哈市健身馆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省健身协会会长李光旭介绍,目前,哈市多数的健身机构没有配备保健医生、营养师,从业人员进行过急救培训的更是屈指可数。就连总数在4000名的健身教练,也有90%没有资质。由于无序发展,哈市的健身馆所有三分之二正处于维持和面临倒闭的境遇。其原因就是赢利模式的偏差,造成资金链断裂,让不少健身馆所的生存周期只有18个月。
张丽丽说,按照国外及南方经验,哈市健身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随着大浪淘沙,最终将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精”,并根据定位不同走向专业性,同时提高品质和精准服务。而那些依靠价格战来笼络人群、打算赚取“快钱”的健身企业,迟早会被“清洗”出局。大家在选择健身场所时,要尽量到那些有实力、放眼长线、注重服务和品质的健身馆所。
李光旭说,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是让哈市健身馆所提档升级、走向正轨的必然途经。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介入,进行行业指导,成立哈市健身行业联盟或协会,加强行业互信,共同执行行业规则和取消恶性竞争。只有这样,目前时有发生的“关门弃客”情况,才会得到真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