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30年发展综述

1978年到2007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经走完了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作为改革的对象和主体之一 —— 中国企业的管理,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型管理向市场主导型管理,再到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型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凝聚了几代企业经营者的创新智慧,融合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东方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沉淀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一笔丰富的企业财富。回首30年来中国企业走过的管理之路,有感慨,更有启示与希望。

以下,笔者以197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的《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1983年创刊)、《中国经营报》(1985年创刊)、《中国改革报》(1994年创刊)等反映国家经济政策走向、企业改革趋势的权威报纸作为研究数据库,应用文献分析法,对30年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脉络做出初步探讨,与同行交流。

第一阶段:1978-1983年左右,以扩大生产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

背景环境: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的5年间,国家政治上实现拨乱反正和平稳过渡,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而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恢复和扩大生产,解决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此阶段,计划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当时的中国企业主体是国营企业,政府发挥“有形的手”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影响显著,所以出现了企业“有了问题找市长”的说法。此阶段的企业管理主要围绕恢复和扩大生产展开。

管理目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

管理动力:一是政府舆论引导,例如《人民日报》的头版从1978年1月1日开始,总有关于国营企业扩大产能方面的新闻报道;二是政府主导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队伍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如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管理培训,仅1979年一年就由国家经委组织四期“企业管理研究班”475人;整顿企业领导班子,扩大中青年干部和高学历干部比例;三是政府下达改革国营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五个文件(1979年),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四是政府推行合同制采购,允许企业在完成政府计划的合同外,面向市场接受订单。

焦点行业:石油、化工、钢铁、煤矿、机械、运输、轻纺等行业

流行词汇:扩大企业自主权、合同制、生产竞赛、超产有奖

管理内容:针对生产方面的管理包括,一是设备集中管理,专业化分工,提高设备利用率;二是利用现有设备开发新产品;三是抓住重点生产环节,适当更新设备,增加产品品种;四是做好内部科研,赶超国际同行技术。针对下属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管理包括,一是对下属单位实行两级管理,权力下放;二是对合作单位实行合同制管理。针对职工方面的管理包括:一是整顿劳动纪律;二是推行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超产有奖;三是组织生产竞赛;四是积极组织群众合理化建议活动。

典型企业: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稳产高产经验(1978年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大庆油田井下作业指挥部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五条经验(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上海部分轻纺和钢铁企业增产节约典型经验(1979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等。

管理点评:中国企业在此阶段的所有管理活动,包括对事和对人的管理,都是围绕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的目标展开的自发型的工厂制管理,其水平大体相当于西方二十世纪初的泰勒科学管理阶段。在当时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这种科学管理带来的正面效果就是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使中国GDP在5年间增长了46%。但同时也带来负面的效果,如部分企业只顾产量不顾质量;部分企业只顾确保市场订单,忽视政府下达订单(如1983年冶金行业重点企业欠交国家钢材46.3万吨,但同期自销钢材却超过67.2万吨);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原料采购困难和生产组织不当,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第二阶段:1984-1991年左右,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

背景环境: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的7年间,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有权安排自己的产供销活动,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有权依照规定自行任免、聘用和选举本企业的工作人员,有权自行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方式,有权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本企业产品的价格,等等。此阶段,国家启动国营企业财税大检查,乡镇企业开始崛起,到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超过国营企业。

管理目标:提高效率,扭亏为盈

流行词汇:企业承包制、工效挂钩、TQM(全面质量管理)

管理动力:一是政府舆论推动,如各大党政报刊对步鑫生、张兴让、马胜利等的管理经验大规模宣传报道;二是政府政策放松,推行企业承包制;三是市场需求变化,例如当年《人民日报》曾报道长沙市的一个调查结果,社会购买力方向正从“吃、穿、用”向“用、穿、吃”的次序转变,轻工产品的需求量刺激企业提高效率,供应市场。

焦点行业:轻纺、塑料、造纸等轻工行业

管理内容: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推行“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的原则;在销售管理方面,甩掉产品包销的拐棍,自己到市场上创牌子,闯路子;在生产管理方面,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的新产品开发模式,改变单纯追求产值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对生产过程量化指标、规范管理;在职工管理方面,推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制定“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的考核标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对于企业高层,运用承包制激励模式。

典型企业:浙江海盐衬衫厂步鑫生经验(1983-1984年)、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1985年)、石家庄造纸厂马胜利承包经验(1987年)、扬子电冰箱厂宣光中“三三三制”管理经验(1991)等。

管理点评:相对第一阶段的自发式工厂制管理,本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属于自觉式的准企业法人管理;从管理内容来看,增加了初级的销售管理工作,但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对生产的重视和动作规范上,因此,此阶段仍然属于科学管理阶段,在管理方法和技术上部分学习借鉴了当时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做法。采用上述管理模式,部分企业取得了成功,例如1990年海尔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扬子电冰箱厂效益成为全国同行第一;四川长虹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彩电制造企业,也因此有资格在1989年发动中国家电史上的第一次价格战。值得指出的是,本阶段还是乡镇企业向明星国营企业学管理的阶段。

第三阶段:1992-1998年左右,以抢占大众市场份额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