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作的“烘焙”过程尤为重要
叶开
10月28日下午,叶开受邀做客深圳,在华夏艺术中心做了一场“深阅读养成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的讲座,大批观众带着孩子赶到现场聆听。活动开始前,叶开接受了深晚记者的专访,谈深阅读,谈莫言,谈传统文学杂志……话题并不局限于一个。正如叶开的多重身份:他既是《收获》杂志的编辑,也是语文教育的改革者,同时也是一位写作者,话题便从当天进行的讲座开始。
进行真正有浓度的阅读
深圳晚报:这次讲座的名称是“深阅读养成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你是如何定义深阅读与浅阅读?
叶开:我认为,阅读是最不能敷衍了事的,要真正有所得才是深阅读。很多人把收到信息和获取知识这两个概念搞混了。如果你收到的是信息,就是浅阅读;如果你收获的是知识,那才是深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不应以信息为主,尤其学生阶段,要尽量减少信息的索取。现在很多家长和教育机构,都在争夺孩子的时间,比如提倡一种“碎片化阅读”。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碎片化阅读”的,碎片化不是深阅读的有效方法,这还不如让孩子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打个盹、发个呆。深阅读一定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至少要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剂量”不够,阅读就是无效的。
深圳晚报:有的家长经常会说,自己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提笔写作文时却“干巴巴”的,您认为如何才能促进孩子养成真正的写作能力?
叶开:写作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不是说读了很多书就能写出好作品。就像种了优质的麦子,也不能自然而然变成面包,其间要有磨成面粉、揉面、发酵、烘焙的过程,这是从阅读到输出的关键环节。
我认为,写作的“烘焙”过程尤其重要。具体来说,“烘焙”就是代表了写作的修改过程。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修改。莫言的小说《蛙》,刊发于2009年第五期的《收获》杂志。刊发前,莫言主动向编辑部提出,一定要提修改意见。当时,我们给莫言老师列出了11条修改意见,他后来很认真地进行了修改。连一个大作家都希望别人多提修改意见,何况我们普通人。这部作品原名是《姑姑与娃》,后来,我看莫言老师的小说中,还没有叫过单字,便建议他将作品名改为《蛙》,莫言老师欣然接受。现在来看,这个名字改得还是很成功的。
【1】【2】
(责编:陈育柱、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