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残疾人,所以知道残疾人求职、工作甚至生活有多么不容易” 20多年前,她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畸形,父亲背着她读完初中;20多年来,她自强不息,学会坐着织毛衣,赚钱养家;1998年,她转型搞起了五金加工,取名“自强”,如今实现年产值百万。她就是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泰伯三社区的“创业明星”、自强五金加工场负责人——徐胜妹。 最近,徐胜妹通过父亲找到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提出要捐两万元钱用于残疾人帮扶事业。“我自己是残疾人,所以我知道残疾人求职、工作甚至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在家人和社会的帮助下,家里条件也慢慢好了,我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们。这也是我一直的心愿!” 陈敏 患小儿麻痹 工作处处受阻 1963年,徐胜妹出生8个月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当时,她的父亲背着她四处求医,吃中药、针灸、按摩穴位、打麝香针,能尝试的治疗方法都试过了,但仍没有效果。小时候上学时,因为下肢畸形而饱受外界异样眼光,徐胜妹都咬牙忍了下来,她成绩一直很优秀。直到高中,由于学校不收残疾学生,她开始找工作。 1990年,初中毕业后,徐胜妹进入当地一家电线厂,全家人都很高兴,父亲花了1200元特意给她买了辆残疾人专用电动车,徐胜妹也很珍惜这份工作,她非常勤奋,为了多做点活不落后于人,早上她特地少吃点、吃干点,尽量不在工作时间上厕所,节约时间赶工作。但因种种原因,第一年春节后,厂方没通知她回去上班,这事让她深感挫败。 两次创业,如今工厂很红火 一个年纪轻轻的人,没有工作怎么办?好强的徐胜妹一度情绪很低落,父母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家人的安慰和鼓励,徐胜妹也客观评估了自身情况,她做了一个决定:“既然找不到工作,我就自己创业,养活自己吧!” 1995年,徐胜妹拿着东拼西凑的6500元,买了一台进口横机,开始编织毛衣。当时,编织毛衣都是站着干活,但徐胜妹腿脚不方便,于是她一次一次尝试,借助双手的力量,慢慢学会并掌握了坐着编织毛衣。当段时间她天天都忙到12点后才休息,经过一段时间打拼,她的毛衣编织生意在梅村开始小有名气。 “她虽然不能走路,但脑子很好、人好,做事也用心、认真。”徐胜妹的父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徐胜妹会因人而异编织衣服,比如有的客人肚子大,她织毛衣时就会后面短一点、前面长一点,也正是这些细节,让客人非常满意。有些年纪大的、家里条件不太好的人拿毛线上门织衣服,她就不收钱。 但是后来买成衣的多了,织毛衣的人少了。在亲戚介绍下,徐胜妹有了更大胆的设想———办个五金加工场。创业不易,对于徐胜妹来说就更加艰难了,资金、技术、设备都是“拦路虎”,徐胜妹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核算到领班、质检都由自己一手把关,确保没一件次品出厂。 “她的五金加工之所以生意好,靠的就是质量好!”认识徐胜妹的街坊邻居说,别人工厂生产的零件只能用几百遍,她的零件可以用上一千多遍也不变形,“别人家的客户靠自己跑,徐胜妹家的客户全是冲着她的质量、主动上门的。”如今,加工场面积200多平,年产值突破百万元,生意步入正轨,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希望有能力帮助更多残疾人 “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在创业初期,徐胜妹也曾收到过街道里发的残疾人救助金。她的父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他和女儿徐胜妹就提出过不要这个钱,想自己再添一部分钱,再捐给街道,“当时,可能家里条件也不太好,街道说什么也不收。” 今年春节前,徐胜妹场子里年终盘点,年产值突破百万大关,生意步入正轨,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 “生活好了,女儿的心态也越来越积极,家里满满都是希望。”徐胜妹的父亲告诉现代快报,“自家好了,才有余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这两万元钱,希望社区能用它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也让女儿实现心愿,她也很乐意。”
创业明星徐胜妹的心愿:帮扶残疾人
徐胜妹在工作中 新吴区文明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