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探秘中国权力中心

  (原标题:中南海:探秘中国权力中心)

  从避暑山庄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圆明园的一把火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修建颐和园导致了后来的甲午惨败。而中南海呢?它所包含的,显然比另外三处要多得多。它是中国最具生命力的一组建筑,一直与近当代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中南海:探秘中国权力中心

  现在一直把北海和中南海当作两个地名,而其实它们本是一体的,连在一起被称作“太液池”,也叫西苑、西海子,“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

  这是乾隆对太液池的描述。

  中南海也许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家园林,三海的修建最初始于辽、金时期,从金世宗起就开始在现在的北海、中海一带开挖改造营建离宫——太宁宫。

1900年的翔鸾殿建于南海的瀛台上,此处还建有涵元殿等。1908年,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软禁并死在瀛台的涵元殿。瀛台是建于南海中的一座小岛,岛上建筑包括涵元殿、绮思楼、翔鸾阁、香扆殿等。

  1900年的翔鸾殿建于南海的瀛台上,此处还建有涵元殿等。1908年,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软禁并死在瀛台的涵元殿。瀛台是建于南海中的一座小岛,岛上建筑包括涵元殿、绮思楼、翔鸾阁、香扆殿等。

  同时开挖“海子”,扩充“瑶屿”,并沿湖建造宫殿。到元代时,从忽必烈开始大规模的扩建,西苑也成为元代皇宫的一部分。三海建筑群的最终定型始于明初,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将燕王府设在太液池畔,迁都北京后,在原来元皇宫的东侧新建皇宫,于是整个西苑就变成了明皇宫的行宫。就在明皇宫基本建成的同时,即明永乐十八年,南海开凿和西苑扩建工程也在这个时期完工。而开凿南海所挖出的土,也堆筑了一座四周环水的小岛——瀛台。三海格局就在这时基本形成了。北海、中海、南海是由地上的两座桥分隔而成的,金鳌玉蝀桥以北为北海,蜈蚣桥之南为南海,两桥之中间为中海。

慈禧画像

  慈禧画像

光绪皇帝为择日恭迎慈禧皇太后 “驻跸西苑”的上谕,西苑即中南海。

  光绪皇帝为择日恭迎慈禧皇太后 “驻跸西苑”的上谕,西苑即中南海。

  清乾隆年间,南海附近以及中海东岸地区,新修了大量的宫殿楼阁,从而在总体上完成了中南海的主要建筑,奠定了中南海园林整个格局的基础。

  清代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载:“太液池:池在西苑中,……瀛台在其南,五龙亭在其北,蕉园、紫光阁东西对峙。夹岸榆柳古槐,多数百年物,禁中人呼瀛台为南海,蕉园为中海,五龙亭为北海。”这个格局一直沿用至今。

  从后花园到政治中心

  康熙帝在夏天时会移驻瀛台,在瀛台“悬设罱网”,以待诸臣游钓。除此之外,康熙帝还在这里演耕种稻,阅武校射,处理政务。

  清朝入关前,满族人原生活于冰天雪地的世界,入关后,对于冰雪的情结一直未改。在清代,冰上体育运动被冠以国俗。乾隆皇帝说:“冰嬉活动为国制所重。”

  每年十二月,天寒地冻,届时,清廷便在西苑三海举行一年一度的冰嬉活动。冰嬉三海即是清代盛时的文化娱乐,也是皇家不忘根本的表现。

清代三海示意图。三海为北海、中海、南海。每个海上都有岛屿与陆地相毗连,岛上都建有各具特色的古筑。“海”之称呼来自蒙语,意为湖泊。“三海”的称呼自元代沿用至今。本图以慈禧时期建筑格局为蓝本绘制。

  清代三海示意图。三海为北海、中海、南海。每个海上都有岛屿与陆地相毗连,岛上都建有各具特色的古筑。“海”之称呼来自蒙语,意为湖泊。“三海”的称呼自元代沿用至今。本图以慈禧时期建筑格局为蓝本绘制。

  文治武功紫光阁

  紫光阁原为四方平台,后废台改建为紫光阁。明代正德年间,现紫光阁所在处为一四方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紫光阁的建筑形式是上下两层的楼阁,除去周围窗下的坎墙用磨砖对缝之外,都是木结构。阁前5间,后7间,高18米,阁内一层有431.17平方米,周围是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用的是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在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用旋子彩画。

紫光阁是中南海非常重要的殿阁,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还用于陈设功臣画像。

  紫光阁是中南海非常重要的殿阁,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还用于陈设功臣画像。

  清朝沿用“紫光阁”旧名。康熙年间,每逢八月十五在此召集二旗侍卫大臣比武射箭。比赛后,康熙赏赐优胜者。康熙二十年后,赐金牌和银牌,上刻“旌射”二字,最优者得金牌。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开端吧,紫光阁一直与“武功”、“平定”、“藩邦”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光绪年间的紫光阁陈设档册。

  光绪年间的紫光阁陈设档册。

  天下粮仓丰泽园

  我们常说“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其实在中南海中还有皇家的一亩三分地,这块地方就在丰泽园中。

丰泽园则是首重农桑为立国之本的集中体现,很多皇帝都曾在此挥鞭扶犁,举行演耕。

  丰泽园则是首重农桑为立国之本的集中体现,很多皇帝都曾在此挥鞭扶犁,举行演耕。

  丰泽园在中海西南侧,为康熙年间所建。这里有稻田数亩,小屋数间,一派田园风光。园后种植树木数十株,颇有乡村野趣,是清代皇帝劝课农桑之所。自康熙、雍正开始,在先农坛亲行耕礼之前,先要在丰泽园后的一亩三分地上举行演耕之礼,一直延续到光绪。所收稻谷,除留作种子外,还要碾成细末,敬献奉先殿和寿皇殿等处,其余交给御膳房。这是封建皇帝首重农桑为立国之本的集中体现。近在皇宫之侧,挥鞭扶犁,举行演耕,这是大内所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