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在慈善上,要尽量做到施与需的对称

孩子永远是最弱势的群体,孩子的需要往往比我们想象的简单却多样。这也是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带着基金在慈善这条路上摸索多年来的一个经验。在教育上有个词叫“填鸭式教学”,就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一味灌输。在慈善上,同样要避免这种误区,避免施与需的不对称。

“当然,我们也需要榜样的力量,做好事完全不留名也未见得就好。比如一名员工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捐了2000块钱,那么其他人一定会被带动,并且不低于这个数字。”所以,李厚霖认为将慈善高调,在现阶段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又不损害他人,未尝不可。“但希望大家都是处于真心,因为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建立中国的慈善大事业,一条真正的全民参与的爱心产业链。总有一天,大家会体会到真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李厚霖:在慈善上,要尽量做到施与需的对称

当下,名人慈善活动越来越高调,还常常被指作秀,李厚霖坚持要以助人的真心为出发点。李厚霖因为自己参与了她们的康复而欣慰,因为自己给她们带去了希望而骄傲;但同时,他从两个小姑娘身上学到了真正的,超越生命的坚强。这种坚强不仅是两个小姑娘一生的财富,也是李厚霖一生的财富:“当我再次面对困难的时候,想到她们的坚强,相信没有事情能难倒我。”

李厚霖从不带媒体去看两个孩子,因为他希望保留和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空间。在李厚霖的概念中捐钱是慈善,但慈善绝不等于捐钱。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厚霖第一时间捐出2000万元人民币,对他来说那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他成立了I Do基金,还助养了两名地震中受伤的孩子。讲到自己在慈善中的收获,李厚霖说自己要感谢蒲红学和祝春艳两个孩子,她们展现出的坚强给了自己很大启发和动力。“我认识她们的时候,她们刚刚从废墟中挖出来,生命垂危,紧接着就是无数次痛苦的手术、截肢。很难想象在她们的小小的身体里竟然蕴藏了如此坚韧、如此强大的力量,让她们坚持过来,直到今天重新站立;并且战胜了那么多的心理阴影,从心底真正地站起来,真正地快乐起来!” 

信仰佛教的李厚霖在慈善事业中一直秉承佛家倡导的布施行善、不求回报。但他相信,在自己帮助别人的同时,一定能有所收获。从大手笔的名人基金,到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李厚霖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于慈善的理解:“真心的给予别人帮助,真心的让被帮助的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