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政府门户欢迎您访问!

  “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空间发展结构加速转变,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趋势更加明确。从轴带联动角度,丽水位于沿海发达省份的后发内陆山区,又是革命老区,面积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地广人稀。域内既没有高等级黄金水道也没有战略交通要道,同时受上海、杭州等龙头城市带动辐射作用有限。但从另一视角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立体交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速阶段,“十三五”是我省新一轮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加快构建“四大经济交通走廊”。 

  省级层面将在“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新增“一纵一横”,支撑带动浙西、浙西南加快发展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也昭示着丽水交通跨越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从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省同步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要求看,丽水的“短板”无疑更是浙江全省的“短板”。随着金丽温铁路、丽水机场、衢宁铁路、金台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谋划和建设,预计不久的将来,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将有力推进丽水融入长三角、海西区进程,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丽水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丽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综合交通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十二五”期间,丽水市综合交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坚持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理念,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提升了丽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丽水迈进“高铁时代”,并即将告别液化石油气“肩扛背驼时代”。“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322亿元,较“十一五增加121亿元,增幅60%以上,其中公路192亿元、铁路105亿元、水路2亿元、管道15亿元、其它8亿元。 

  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以“大路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网络工程建设,建成龙庆高速、云景高速公路、53省道云和县城过境段、50省道莲都区段改建工程、51省道遂龙线龙泉段改建工程、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等重点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村村通康庄公路”的发展目标。截止201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20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158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0.4%,比“十一五”末新增高速公路105公里,新增一、二级公路6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从2010年的80.5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85.82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累计完成国省道公路大中修370公里,新创建文明公路299公里,美丽公路470公里,农村公路通乡率达100%,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99.9%,创建农村公路示范路678公里,农村公路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初见成效。 

  铁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和浙江省铁路发展规划,推动完善丽水市铁路网规划布局。2010年全线启动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并顺利实施,并于2015年成功实现了向“高铁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衢宁铁路丽水境内全线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开展金台铁路、衢丽铁路、温武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前期规划研究工作,逐步加强丽水在“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枢纽地位,并为对接温州都市圈、浙中城市群、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十二五期末丽水市铁路总里程达到224公里,比“十一五”期末新增电气化铁路里程100公里。 

  水路建设:“十二五”期,丽水市水运建设围绕全省“港航强省”战略,加快开发瓯江航运,完善区域性内河枢纽港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内河航运结构,争取实现江海联运。重点建设瓯江航道下游段工程、青田、景宁港航管理码头(青田港头港区一期工程)、紧水滩库区赤石南北交通码头工程、“千峡湖”库区复建水运交通码头防护工程以及紧水滩库区梓坊码头等工程,圆满完成浙北福州特高压浙南1000千伏变电站大件运输护航工作,首次实现千吨级货船七进南明湖。截止2015年底,丽水内河通航总里程约471公里,码头泊位39个,五年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2028万吨(含自然坡岸装卸量965.2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了34.8%,年均增幅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