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循史
文\本刊特约撰稿 张兴吉
中国的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南岛渔民生产、活动的家园,海南渔民祖祖辈辈在南海生产与生活中,熟悉南海的每一个岛、每一块礁石,他们对于这片宽阔而富饶的海洋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们记忆南海,他们歌颂南海,南海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将这种爱,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许多关于南海和南海诸岛的优美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渔歌、渔谚。
南海传说: 勇敢者的故事
南海传说中最著名的故事是“西沙群岛的来历”,讲的是文昌县的三兄弟年夜出海到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抓到了一个巨蚌,巨蚌体内有十五颗巨大的珍珠,三兄弟返航时,十五颗大珍珠被十五只白鸟叼走,三兄弟开始奋力追赶,最后白鸟把珍珠洒落在大海里,珍珠化成了十五座岛屿,即西沙的“上七下八十五岛”。故事体现了海南渔民闯海的艰辛与美丽岛屿的诞生,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有些南海故事也受到了外来海洋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仍然是以南海为背景,有着浓郁的南海文化的特色。海南岛西北部儋州洋浦地区流传着“太阳岛”的故事,讲述的是两兄弟被乌鸦带去太阳岛寻宝(黄金),最终以哥哥的贪婪被太阳烧死结束故事。这是个典型的阿里巴巴式的故事结构,却是以海南渔民发南海生活为背景的,显示了典型的南海海域文化的特点,故事内容新奇,且富有哲理。
“寻哥礁”的故事流传于海南岛的北部,讲的是文昌县的渔民两兄弟到西沙捕鱼而遇险,兄弟相思的故事。文昌县的渔民两兄弟在西沙捕鱼,抓到一个巨龟,巨龟是前人放生的,兄弟二人也放生了巨龟,两兄弟在返航途中,遇到了台风,兄长不幸落水。其弟在台风过后,到处寻找兄长,半个月后才在石岛找到哥哥,原来其兄在落水后,被他们放生的巨龟所救,在石岛上得以生存,终于等到了弟弟。石岛是与永兴岛同一礁盘上的小岛,在永兴岛的东北方向,相距仅730米,面积不及永兴岛的二十分之一,但海拔高度却有12.4米,高于永兴岛的8.5米。故事以此就被赋予了更多人性的色彩,用两岛的并立相依,来比喻两岛如弟与兄般依恋而立,温馨而有想象力,令人遐思。
海南渔民中还流传着“孤魂庙”的故事。讲的是清代渔民吴口天在南沙群岛打鱼,打到了两个口袋,他打开小口袋的时候,钻出自称风氏的妖婆,要挟他打开大口袋,渔民不从,被妖婆吹妖风落海死去。其尸体漂流到北子岛,被其他的海南渔民将其安葬在此。据《海南省志·西南中沙志》的记载, 在南沙北子岛上确有清代同治间的两座古坟和碑刻。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孤魂庙”实际上在南海诸岛海域中都有反映,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上也有一个“孤魂庙”。这个故事集中地反映了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中所面临的凶险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在海南渔民的传说中,他们对南海的一切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飞鱼海螺等众多的海洋生物也都是他们传诵的对象,许多美好的梦想被编入到了这些故事里。
有名的是海螺姑娘的故事,是南海海域广泛流传的故事之一,在海南岛内也很流行。它讲的是很久以前,在海南岛三亚一带的渔民青年阿龙与海中的海螺姑娘恋爱的故事。
渔歌&船歌:
浓浓的生活味
海南岛四面环海,沿海的居民与南海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他们的许多日常生活都具有海洋生活的特点。其中以南海的渔歌、渔谚最有特色。
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海洋生产、生活中,对南海的感情用渔歌表现出来。这些渔歌的题材、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渔歌,一是船歌。海南渔歌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了渔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海南渔民思想、生活、情感与愿望,曲调丰富而抒情。而船歌是渔民在海上拉网、捕捞、收网等时候唱的,故而韵律强劲,富有节奏感。
流行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县民歌是海南渔歌的代表之一,其歌词极富生活情趣。《妹做铅来哥做网》唱道:“妹做那铅来哥做网,妹做那铅来哥做网,铅呀铅拖网。网呀网拖铅,铅呀铅拖网,网呀网拖铅”。用铅做的网坠与渔网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夫妻和男女的关系,具体形象,赋予海南渔民的海洋生活的特点。儋州民歌种类很多,其中以“调声”最具代表性,其中许多是南海的渔歌。
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地区,是海南渔歌的重要地区,极富地域的特色。如“摇来调”中,“妹呀,你歌不如我歌多,一唱就要用船拖,日出唱到日西落,请妹耐心伴我和”。著名的渔歌“哩哩美”更是以优美活泼的形式为人们所熟知。哩哩美渔歌在临高地区传唱了上千年, 它萌芽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 其发源地是临高县沿海渔村。往来穿梭的渔民把渔歌带到各地, 外地的渔民移居临高沿海后, 所带来的各地渔歌曲调也不断为“哩哩美”渔歌所吸收, 年复一年,“哩哩美”变成了如今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呀哩哩美, 哩呀哩哩美雷爱, 雷爱”,这个曲调任何一个临高人张口就能唱出。临高渔民撒网捕鱼时面对蓝色大海激情涌动, 情绪高涨, 就情不自禁地开口来一段哩哩美。“海水清澈当镜照,妹坐船边好梳头,哥站后面收鱼钩,两颗心儿看得透”。“正月过了二月到,双双渔船赶出海,别港阿哥我不爱,单等情哥归港来”。哩哩美渔歌是临高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高乃至海南珍贵的渔民文化的体现。
海南渔歌是在海南人民长期的海洋生活中形成的,同时,海南渔歌也是在广泛吸收国内其他地区渔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文昌县‘噯哩调’《怨气歌》,儋县的‘调声’渔歌《破船歌》同台湾渔歌《补破网》相近;崖县‘调声’《情愿下海嫁鱼虾》在情调上使人想起了福建省闽南水域地区渔歌《拿饵歌》”。
海南岛南部的疍家咸水歌,西部的军话渔歌也是海南海洋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此外海南岛其他汉族地区的歌谣中,也有许多以海洋的生活为背景,如东部侨乡的歌谣中,以赶海与送亲出海到南洋的内容居多。
海南渔谚:
行船海上积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