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舫 高分子化学家 中科院院士

李永舫 科技世界网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河南睢县。198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化工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以及电极界面修饰层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共轭支链来拓展聚合物共轭程度,从而拓宽其吸收光谱的分子设计思想;提出通过使用富电子的茚双加成来提高C60的LUMO能级的思想,设计合成了茚双加成富勒烯衍生物(ICBA)新型受体光伏材料,使用ICBA受体创造了基于P3HT光伏器件效率的新记录;在吡咯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和聚合反应动力学、导电聚吡咯的两种氧化掺杂结构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溶液法制备及其在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87年,“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吴浩青院士);

1993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8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05年,“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2年获美国化学会(ACS)高分子学术报告奖(2012 Macro Lecture Award);

2013年入选汤森路透评选的2012年度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在21位入选者中排名并列第二);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迄今已发表研究SCI论文4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刊物包括Nature Photonics、Acc.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ron. Sci.、Chem. Mater、Chem. Commun.、Macromolecules、J. Mater.Chem.、.Polym. Chem 等。与吴浩青先生合著《电化学动力学》,另在10多部著作中写有与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部分章节。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11500余次,h-因子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