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雄浑至今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的确,人人生而平等,无论年龄、籍贯、健康、贫富乃至斧钺加身……我们每个人均怀揣着与生俱来的学习之自由、权利和梦想。
所以,在看到北大300名保安考上大学的消息(见今日C1版),我们首当欣喜大学自由学术之风的重新降临,而不是鼓舞于保安考上大学的励志之说——那只是超女、快男和各种达人秀骗取收视率和眼泪的不二法门。
据北大保安大队大队长王桂明介绍,自1994年以来他手下的保安已经有300多人考取了大学及以上学历,有的毕业后还回家乡当上了大学老师,沈从文、丁玲、瞿秋白、冯雪峰、成舍我、柔石……这些北大当年的优秀旁听生倘若泉下有知,应该感慨在多年后自己终于后继有人。
我并不想将此文写成一个励志故事,原因之一便是之前所言,其二是因为这300名仅仅靠旁听和自学考上大学的保安其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品格的延伸。
首先,他们给自己或者同一阶层的人们正了名——相信肯定有一大部分人会就此改变对保安的偏见,他们之前一直和“虎狼城管”、“暴力拆迁”相关联,但这回他们终可堂堂正正。
其次他们给北大长了脸。在动乱年代,马寅初笔下的北大精神是“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的坚韧和顽强,时至今日,虽早已国泰民安,但学术之风渐降却是不争事实,但北大依旧为他们授课、送书,甚至单独开班,也算传承学术开明之遗风。
而据王大队长所说,为了照顾一些保安,学校还会特意安排该保安负责所学专业的教学区域的安保工作,这样可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如此助学之举,相信不久全国有志但进修无门的青年均会涌入北大保安队——即便进的不是北大,进了别的大学,开始求学之路,也是好事一桩……
身为国之学府,却能助下属的勤杂修身、勤学、直至登堂入室,这方是大学之魂,也是一个国家之魂。
同样,如果一个时代可以让白发渔樵、走卒卖浆者都可以不卑不亢地进入大学殿堂;如果一个时代崇尚的是礼仪恭谦、词赋满江,而不是言必称“我爸是XX”;如果一个时代流行的是包容、公平、信任、诚实、安全……
这样的时代当可以称之为“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