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欧新“三国演义”

布鲁塞尔七国峰会外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本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西欧,一场新“三国演义”正在上演。

一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被“踢出”富国俱乐部,八国峰会变成七国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愿意与普京进行“任何正式会晤”,连在诺曼底合影也打招呼说不和普京挨在一起;另一方面,法国总统奥朗德执意邀请普京前来诺曼底,还“分身有术”,5日晚先后与奥巴马、普京共进晚餐,煞费苦心。剪不断,理还乱,拨开北大西洋东岸的层层迷雾,不难看出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的错乱与纠结。

连照相都不愿意在一起表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处于一个新的历史低点。回望冷战后的20多年,可谓风雨不断。

上世纪90年代是俄罗斯的叶利钦时代,俄总体上是“倒向西方”,但遭遇“热脸去贴冷屁股”的尴尬。这是俄罗斯人感到耻辱、窝囊的十年。

安全上,北约并未因为华约的解体而终结,相反,西方打破不了奥德-尼斯河的“君子协定”,继续东扩。经济上,西方不愿意援手俄罗斯,“休克疗法”让俄经济真的“休克”,民生凋敝。

1999年科索沃危机是俄西关系的一个重大转折。由于俄罗斯实力下降,只能耻辱地咽下西方随意摆弄的苦果。谁承想,15年后,俄罗斯在乌克兰来个“萧规曹随”,科索沃成为证明克里米亚入俄合法性的先例。

新世纪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14年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一步步崛起,与美欧大致经历了从“灵魂相约”到分道扬镳,再到对立对峙的不同阶段。

执政初期的普京致力于让俄罗斯融入西方体系。小布什上台后,与普京称兄道弟,曾发表看到普京“灵魂”的著名言论。紧接着,“9·11”事件爆发,普京抓住机会,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车臣分裂势力上,与美欧在反恐问题上达成了“统一战线”。

然而,北约不断东扩的步伐始终侵扰着俄罗斯。2004年,7个原华约国家的加入,完成了对俄罗斯的钳形包围。西方并没有就此收手,“颜色革命”让西方进一步把手伸向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家,俄罗斯与西方开始走向分道扬镳。

2008年是俄西关系的另一个分水岭,其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4月的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提出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未来是加入北约;二是8月打响的格鲁吉亚战争,俄美关系走向冰点。奥巴马上台后,一度把想绕开普京单独发展与梅德韦杰夫的关系,打起“重启”的旗号,而且似乎一度有效—重启民用核协议,签署核武器条约。但好景不长,普京2012年重登总统宝座,奥巴马出手无策,称其为“教室后排无聊的学生”。

总体上看,普京是攻,奥巴马是守。普京先是向泄露“棱镜计划”的斯诺登提供庇护,进而在乌克兰危机中公开叫板,兵不血刃地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祸兮福所倚。乌克兰危机俨然成了美欧关系的黏合剂,让欧洲人在新世纪前所未有地与美国人站到了一起,结成反俄“统一战线”。美国联合欧洲出台一波波制裁措施,更让一度“失业”的北约找到新生存空间。

回头看欧洲,虽然大多数时候与美国站在同一个战壕里,但并非没有分歧。

其一,伊拉克战争时,法、德与俄罗斯一样,坚决反对,被华盛顿斥为“老欧洲”;其二、欧洲从政治、经济上有自己的考虑,不愿意完全孤立俄罗斯。比如,法、德等西欧大国就反对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不愿意与俄完全撕破脸。此次在诺曼底,虽然奥巴马不愿意见普京,但英、法、德三国领导人都要与普京举行双边会晤,奥朗德力促普京与波罗申科进行会晤。

有意思的是,东西欧之间亦有较大的分野。东欧更担心俄罗斯近在咫尺的威胁,更希望美国更多地介入欧洲安全,对俄采取更激烈措施。

正因为如此,此次奥巴马访欧,首先是到东欧,一是安抚,二是打气。奥巴马提议设立规模为10亿美元的欧洲安全基金,增强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存在。美国人还要求北约国家增加国防预算,早日达到占GDP2%的要求。

当前,乌克兰依然枪炮声不断,俄、美、欧的合纵连横还在进行,新“三国演义”“连续剧”还将继续上演。

文/向肠河(国际问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