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以“文山会海”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出现“回潮”,芜湖市去年9月出台《关于整治“文山会海”的若干意见(试行)》,着力解决文多会多、文长会长问题。(中国新闻网 1月31日)
相传一次朱元璋批阅时刑部主事茹太素上的一份长达一万七千字奏章时,令人诵之,读到六千多字,尚未进入正题。朱元璋大怒,虽然该大臣写的内容虽然很好很重要,但是文章却啰哩啰嗦写了一大堆马屁和废话,把一件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硬是写成了万言书。不过朱元璋没杀掉这个大臣,而是予以廷杖。打完后,朱元璋又因为该大臣的奏章上写的问题本身很有意义,给于了一定物质奖励,以表示自己赏罚分明同时也向所有大臣传达了这样的概念:奏章言之有物者有赏,而废话连篇者受罚。其实古时的奏章就相当于现代的文件,古时就非常痛恨这样的文件,可见文件表述能够言之有物,言简意赅非常重要。
现在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普通企业为了能够快捷的传达会议精神都会通过文件以及各种会议来上传下达。到了基层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尤其到了各种特殊的“节点”、大型会议后,文件尤其多、为了传达上级精神会议更多,说是“文山会海”真是一点也不夸张,比如文件,多的时候能堆成“山”。但是一旦翻出其中一个细细品读,会发现,有的文件简直是连篇累牍,同样一个意思能换成几个小标题重复讲,有的文件是辞藻的堆砌,言之无物。这样的文件频出,不仅造成了纸张的浪费,更是失去了文件存在的意义,没有很简洁的传达出会议的精神,让人读起来厌烦不说,还有点让人抓不住重点,失去原本传达的意思。
笔者认为文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上传下达,更应该比一般文章来的严谨,文章必须言之有物,更得言简意赅。文件是给人看的,不是文笔的“秀场”,写文件更应该注重传达。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笑话,讲的是古时一个书呆子,突然看到邻居家着火了,就赶紧去找邻居,看到邻居居然还文邹邹的说:“火,冲天的大伙,张兄赶紧去看看吧。”笔者当时读完就笑了,但是笑后却也给人以启发,充分说明了语言文字和白话文的区别,也要人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非常重要。而同样的,文件主要用于传达精神,所以跟不应该是文辞的堆砌,文笔的秀场。
其实基层是着重于办实事的第一线,更应该注重文章的简洁,让基层的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又何尝不是一种减负,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去办实事不是更好吗?(杨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