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取消行医国籍限制 欧洲各国出奇招应对“医生荒”

  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医生荒”近些年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难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问题尤为凸显。随着生育率下降,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新医生增长缓慢,欧洲当地全科医生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医生荒”究竟根源在哪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症下药”?

  说到医疗保障体系,欧洲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很好的医疗声誉。但是近几年,欧洲不少国家陆续出现了“医生荒”的现象。

  以法国东南部小镇蒙吕埃尔为例,7000名居民中只有两名全科医生,且都超过60岁。当地人表示,和十年前相比,很多法国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面临着全科医生短缺的困境,图卢兹、巴黎等大城市也渐渐出现“医生荒”苗头。

  而法国的邻国德国也饱受“医生荒”困扰,德国目前多达44%的本土医生年龄超过50岁。德国医生贝恩德·格里文表示,医生缺口已经开始影响日常工作的运转,“我们想招一些年轻的全科医生,但非常困难。目前我们需要250名医生以保障患者的看病需求。医生缺口问题非常棘手。”

  中国之声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表示,德国的医疗资源紧缺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历史根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修正医疗饱和,德国在医疗政策上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以平衡医患需求关系,每个城市和地区的诊所有相应比例,不能盲目增开。在德国看病不能直接去医院,要先去看家庭医生,也就是全科医生的诊所,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者转去专科医院。这种复合型体系看似各司其职,实际却造成全科医生工作量大、病人预约难等问题。

  随着医生资源变少,每一位医生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在英国洛瑟医疗中心,每天早上不到8点钟,候诊室就已经坐满了前来看病的病人。但是在这里只有3名全科医生工作。洛瑟医疗中心的医生菲奥娜·爱罗塞德表示,人手不足导致她和同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成倍增加,“每天7点20就去上班,但通常晚上11点才能下班。”

  面对医生缺口的困境,欧洲各国也是各出奇招。其中,法国政府计划提供住房和交通补贴,并提高医生薪酬。一些城市为了争取医生,不惜重金聘请,甚至开出“解决住房、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上学”的优厚条件。

  而德国、瑞士则是将脑筋动到“移民”身上,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优秀的医生。瑞士阿尔高妇科诊所所长加百利·沙尔说,他们需要确保职位和医院对外国医生具有吸引力,随着人口老龄化,他和相当一部分同事将退休,这将造成一半以上医生的缺口。

  在2014年,德国通过一项决议,取消以前行医资格对于国籍的限制。也就是说,以前只有欧盟国家以及瑞士、挪威、冰岛等国人可以拿着本国毕业证来德国行医。取消之后,非欧盟国家的人也可以赴德国行医。

  尽管欧洲各国为了保障医生后继有人使出浑身解数“招贤纳士”,但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比扎尔认为,“解决‘医生荒’的关键在于年轻人是否愿意并且有信心在小城镇和乡村从事长期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