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刘文静 通讯员 张声琴)近日,南部战区某边防旅二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批年逾花甲的老兵“回家”了。
该连老兵一行34人携家属回连队参观回访,他们大部分都是40年前建连和第一批入伍到连队的官兵。
一进入连队大门,映入眼帘的连队3层多功能综合大楼,就让老兵们惊叹不已。
“建连之初这里还是一片石头地,官兵们只能借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我们开始开山碎石,一步步地开辟出来了营房和训练场,但是因为资金有限,营房建得又小又低,官兵们晚上睡觉也只能挤在一起打地铺。”老兵胡其林向身边的爱人和连队现役战士回忆道,当年营房建好后,他只住了一天就调离了连队,留下老战友和新入伍的官兵一起搞建设。
如今,老旧的营房已经变成了崭新的大楼,面积是原来老营房的两倍。“这些年来连队积极推动老营房改建工作,数十批官兵将老营房新建为3层多功能综合大楼,又大又干净,官兵们再也不用轮流打地铺睡觉了。而且楼内还通上了热水,修缮了卫生间,极大方便了官兵生活。”连长潘啟友笑着向老兵们介绍道。
连队官兵向老战友汇报连队建设成果。南部战区某边防旅二连供图
得知连队现在每两天就会有冷冻车将新鲜蔬菜送到连队时,老兵更是感慨:“我们那时候条件艰苦,周边百姓很少有种植蔬菜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吃咸菜干粮,每隔好几个月才会去隔壁广西买些蔬菜挑回来,现在这么方便真是太好了。”
回访老兵向新时代边防官兵讲述历史荣光。南部战区某边防旅二连供图
不仅如此,潘啟友介绍,过去用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建连时官兵们是用手摇发动机为电台供电,随着地方经济的慢慢发展,连队也和地方老百姓一样通上了电。但一到阴雨季节还是会经常停电几天,直到后来启动电网改造项目,从主电网为连队直接供电,断电也渐渐地成为历史。
除了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连队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变化巨大,前些年连队官兵生病只能去一百公里外的县医院,来回时间近两天,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当年有个战友被毒蛇咬了,因为离县医院太远送到医院的时候差点没抢救回来。”莫福祥回忆说。
但现在,连队不仅配备了卫生员和卫生室,还为每个连队配备了军医,完全做到了小病不出营区,大病能预防,官兵们近年来健康指标也全部达标。
随着改革强军的步伐向基层深入,连队分享改革红利的同时,“兵味”也越来越浓厚。
潘啟友介绍,近年来,连队更新了许多军用装备设备,这种依维柯巡逻车就是其中之一,大大方便了连队官兵快速机动到达任务区域,即便是路程最远的界碑也能实现当天往返,官兵们巡逻执勤的效率也被大大提高。
此外,官兵们的战斗力也不断提高。“过去,一个武装五公里、投弹、设计就是军事训练的‘全部内容’,新大纲颁布后,训练科目增加到从射击到体育运动的几十个,官兵们全方面的综合战斗力不断提高,二连已经蝉联两届营军事体育比武冠军。”潘啟友说。
看着连队建设得越来越好,老兵们赞叹不已。每到一处营房,也总会翻看手机里泛黄的老照片寻找当年自己留下的青春记忆,对比今昔的巨变。
走到一处库门前,年近花甲的温利国说到:“当年我还和战友在这扇窗户前合过影呢!过去是木窗框,总是透风,现在这种窗户可结实多了。”说着还从相册里找到了当年留影的照片,拉起当年的战友重拍一张时隔四十年的同款照片。
年近花甲的温利国和老战友在过去照片的拍摄地重新拍下一张新的照片。南部战区某边防旅二连供图
岁月变迁,时代更替,连队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化沧海桑田,但永远不变的是官兵与连队之间相互牵挂、难以割舍的情结和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忠诚。
两代官兵同唱一支歌。南部战区某边防旅二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