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田家少闲月,六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到了一年之中的麦收时节,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新收获的小麦被磨成了喷香的面粉,走进了各家各户的厨房......
全国13亿多人所吃的馒头中,每8个就有1个来自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成功培育这个小麦新品种的正是“麦爸”茹振钢,他是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茹振钢常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不能帮农民增产增收,你什么都不是!”而他的毕生所求,就是用科技的力量装满中国粮仓。
用一粒“逆天麦种”改变世界
粮食奇缺,种地艰难,这些童年的记忆让茹振钢对小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他一直有个“麦子梦”,“一定要让我们中国人吃饱饭,粮仓里堆满自家的小麦”。
1981年,农学专业毕业的茹振钢,被当时育种界赫赫有名、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的国家级专家黄光正教授选中,“拉进”育种行业。从此开始了长达36年的执着坚守。
为了找到小麦生长问题的根源,茹振钢连续几天吃住在麦田里;为了确保数据精准,他带着科研团队一株株地手工脱粒;为了解各地小麦生长情况,他几乎跑遍全国每一个小麦产区。
茹振钢在“矮抗58”等小麦新品种的繁育过程中,探索、创造出来的一套已近完整的科学方法、理论体系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科研装备和育种平台。在他的育种基地里,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到人工气候室,转入智能温室,再到室外实验田,一路走下来,满打满算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是这几分钟的路径,将小麦育种的时间缩短了6年。
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等多个品种,稳产高产的小麦品种装满了中国粮仓,也让老百姓乐开了怀。茹振钢成了不折不扣的“粮财神”。
科研命题的灵感都来自老百姓
“我所有科研的选题和技术创新的灵感和源泉,都来自老百姓。”茹振钢走遍全国大部分麦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请乡亲们给自己育的种子“挑挑刺”。
能不能让小麦既高产又抗倒伏?小麦想啥时种就啥时种行不行?麦穗大了,能不能让籽粒多点?穗子多了,能不能让麦秆矮点?麦秆矮了,能不能耐瘠耐旱?……看似苛刻的难题不时向他抛来,茹振钢如获至宝,最终转化成他最具突破性、创造性的科研选题。
不少专家认为,我国黄淮地区小麦产量已经顶到“天花板”,要进一步提高产量“难上加难”。茹振钢的思绪和视野却跳向东北和广东、福建等地,希望在这些地方找到打破纪录的“神器”。
他不断挑战自己,挑战极限。“纵然时间的霜染了鬓、岁月的刀刻了额,怎奈我初心不改、豪迈如昨?”茹振钢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着他向杂交小麦育种冲锋的雄心壮志。
小麦PK女儿,更宠爱小麦
茹振钢说,从事了36年的研究工作,小麦实际上跟自己的女儿一样,它能听懂他的话,他了解它怎么才能好,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么让它快乐。
“当你用心和小麦聊天,就能感受到它生命的力量,虽然育种工作90%的时间都要面对失败,但每一次改进都是对生命的探索,是心灵的享受。”茹振钢说。
在茹振钢看来,能给老百姓充分回报的小麦,像小麦又不是小麦,是一个艺术品的小麦。他要培育更好的小麦品种,服务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丰收再立新功。(素材来源:科技部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