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王慧峰)“与长江相通的洞庭湖最少的时候(长江江豚)只有72头了,现在又恢复到110多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之前,“委员通道”开启,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一亮相,便带来了“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长江江豚数量增加的好消息,这一利好得益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他寄语未来,只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万里长江,不久便可以再次呈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景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今日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正铿锵前行。尽管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2018年中国交出的成绩单中,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十分亮眼。
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环保领域工作多年的潘碧灵,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助力脱贫攻坚等问题建言献策,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看来,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开世界之先河,引举世之瞩目。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随后,中央发出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全面小康,为了子孙后代的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鏖战正酣。
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不欠新账,也要多还旧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施治,尤其需要“真金白银”换来“绿水青山”。
污染防治攻坚战比脱贫攻坚战涉及的人口和地域要宽得多,工作任务也要艰巨得多,对污染防治攻坚战每年财政的投入总量至少不能低于脱贫攻坚战,增幅不能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记者: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您如何评价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年取得的成果?
潘碧灵: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国家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生态、气、水、土壤、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立了纵向生态补偿机制,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变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通过召开各级生态环保大会,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生态环境大格局不断深化,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状况继续改善,完成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超过“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要求。以蓝天保卫战为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记者:过去一年污染防治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潘碧灵:当然不是。尽管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离显著改善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国际经验表明,从大规模治理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一般要经过30—40年的治理历程。
以大气环境质量为例,目前,美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洛杉矶PM2.5年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比世卫组织三阶段目标(15微克/立方米)低3微克/立方米。而我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能达到世卫组织一阶段目标(35微克/立方米)的城市仅占29%,PM2.5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超标29%。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洛杉矶的PM2.5年均浓度从35微克/立方米降低到12微克/立方米,整整用了30年。
记者:洛杉矶空气质量的变化历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潘碧灵: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也非一朝一夕,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不欠新账,也要多还旧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施治,尤其需要“真金白银”换来“绿水青山”。
记者:该怎么理解“用‘真金白银’换‘绿水青山’”这句话?
潘碧灵: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有效扼制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当年生态环保投入要占到GDP的1.5%以上;要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当年生态环保的投入要占到GDP的3-3.5%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起多元化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但仍然不全面、不充分、不到位。首先是生态环保的投入与显著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我国GDP总量82.7万亿元,相应的生态环保投入应为2.5-2.9万亿元以上,实际上我国生态环保投入每年仅1-1.5万亿元,缺口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
其次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资金缺口大。中央财政每年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才400多亿元,“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每个政策的需求都是数万亿元,当前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欠账较多。
记者:听您这么说,资金短缺已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的突出瓶颈。那该如何应对?
潘碧灵:我认为应该按照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比脱贫攻坚战涉及的人口和地域要宽得多,工作任务也要艰巨得多,对污染防治攻坚战每年财政的投入总量至少不能低于脱贫攻坚战,增幅不能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加大环境税征收力度。认真分析环境税的总量、来源、结构等,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此外,还要强化资金使用硬约束,广开筹资渠道,完善投资、价格、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多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切实把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域的重要制度用足用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所说,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其间,中央环保督察作为一把“利剑”,功不可没。
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试点河北。两年间,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对全国31省份全覆盖,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8万余个。
2019年,我们期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这场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也仍在继续。
中央环保督察既是对各地党委、政府的一次督察、检查、巡视,也是一次生态文明理念的学习、宣贯。
事实证明,哪个地方的党委政府绿色发展理念树得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决策正确,相关部门环保责任落实到位,这个地方的发展就能良性循环,人民群众获得感强。
要把这一制度用足用好,首先要明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履责情况等。
记者:去年4月16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整合多个部门职能的生态环境部从曾经的“尴尬”部门变为污染防治“强势”部门。您在环保领域10多年,感触一定很深刻。
潘碧灵:从1974年到2018年,我国环保机构经历了7次变革,逐步从小环保发展到了大环境。确实,环保机构的每一次改革都在级别、权限上不断提高、增强,对于推动环保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