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未名而内博雅”的北大气质

  从京师大学堂到沙滩红楼,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到京城西郊的燕园,北京大学从19世纪末期中国的沉沉暗夜中一路走来,既经历过山重水复的迷茫,也收获过柳暗花明的欣喜,虽遭逢过风雨如晦的阴霾天气,更多的则是安享着云霞满天的朗润时光。无论如何,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大作为我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上承太学传统,下立大学祖庭”,其前行的脚步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轨迹相伴相随,休戚与共。仅就这一点而言,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人们发现,自北大诞生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人口论”和“股份制”的提出,“两弹一星”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提出,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这一系列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的伟大事件,无不与这所学校密切相关。悠久厚重的历史传统,儒雅博学的学术大师,独领风骚的学术贡献,云蒸霞蔚的精神风度,让北大成为中国理所当然的最高学府和学术殿堂,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双子星座之一。

“外未名而内博雅”的北大气质

未名湖与博雅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转眼之间,两个甲子的光阴即将成为让人永远追忆的厚重历史。经过前修与来哲的接续努力,北大沉淀下了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系统梳理、深入总结、大力表彰的历史传统,更酝酿出了一种独特的学术空气和校园氛围,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气度和文化秉性,熏染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北大师生,也感召并吸引着中国乃至全世界无数的青年才俊和文化精英。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在北大学习、工作、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深切地体会到,这所学校虽然校园面积不大,有些地方甚至还显得有些简朴破旧,但却有着一种道贯天地、陶冶万物的巨大能量,让每一位真诚接受她教导、熏陶的人,都能打上永恒的北大印记,拥有一种颇具魅力的独特气质

  什么是北大气质呢?我想应该是在每一个独特的优秀北大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共有品位和风范,这是北大精神的外在体现,也是北大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并围绕着北大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传统,人们提出了很多种对北大精神的诠释。在“为国求学,努力自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敢为天下之先”“神州文化系一身”“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国家和民族负责”“刚毅坚卓”“牺牲主义”等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阐释以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已然成为普遍被人接受的官方表述。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北大精神的阐发,是我们深入理解和探寻北大气质的重要精神基点和理论来源。

  北大气质的基因无疑来自“老北大”,晚清民国时期正是北大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每一位学习、研究这所学校历史的人,都不能不对那一时期的北大投去最崇高的敬意。京师大学堂艰难但却坚毅的历史脚步、沙滩红楼中如黄钟大吕般的激情呐喊、西南联大里搏击风浪的简陋校舍,就是所有北大人永恒的精神图腾,更是北大气质形成的精神“原乡”。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后,北大迁到了风景如画的西郊燕园,与未名湖、博雅塔结伴,开启了新的征程。六十多年来,在这片被誉为学术圣地的土地上,北大人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不畏艰难险阻,胸怀天下国家,书写了新时期的“光荣与梦想”。对此,谢冕先生的一段诗意表达早已经广为传颂、深入人心:“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

  对于当代北大人而言,先前的北大如父,可敬、可怀、可传,燕园的北大如母,可亲、可爱、可感。就燕园而言,他们学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更熟悉,更亲近,更有深情。燕园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池,一楼一亭,一人一物,尤其是最为经典的“一塔湖图”,似乎都有一种神奇而持久的魔力,能让所有向往进入这块圣地的人没日没夜地苦苦奋斗,也能让身处其间的人们留连忘返,更能让所有离她而去的人们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北大人,无论是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是排遣内心的忧郁,拟或倾诉彼此的爱慕,抒发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经常首选前往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总是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这里似乎总能给他们以灵性的启迪和自由的翱翔。“居移气,养移体”,多少位翩翩少年,就是在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下实现了学识、品行、精神的脱胎换骨,带着全新的气质投入时代的洪流,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和精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燕园是熔铸天之骄子的熔炉、提升精神境界的梯航,她直接塑造了今日北大人的气质!

  多年以来,我特别愿意借用燕园最负盛名的两处景观,未名湖与博雅塔,来描述我心中的北大气质,那就是:“外未名而内博雅”。未名湖柔波荡漾,波澜不惊,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明珠,宁静地镶嵌于校园中央,象征着北大人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博雅塔雄健挺拔,器宇轩昂,恰似一条笔直的钢铁脊梁,刚毅地矗立于云天之间,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古语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的湖和塔,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横一纵,一凹一凸,一纤秀、一伟岸,一欢快空灵、一沉稳凝重,由此幻化出的湖光塔影,一年四季,风光不同,但都有大美而不言,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本师肖东发先生对博雅塔和未名湖的象征意义有过精到而绝妙的解释,他说:“塔象征着思想自由,卓尔超群,特立独行,敢于创新,科学求真;湖隐喻了兼容并包,虚怀若谷,整合精深,和而不同,民主多元。二者刚柔相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缺一不可,暗含着北大人的精神品格。”在我看来,不注重、不追求外在的修饰、地位和名气,兼容并包,淡泊明志,沉潜治学,谦逊低调,就是“外未名”的风度;而在抱负、学问、品行、精神方面,却胸怀天下,耿介伟岸,特立独行,锐意进取,则为“内博雅”的气量。二者合观,就是“外未名而内博雅”的北大气质。这也是一种“轰轰烈烈的静”,外表看似宁静、朴素、低调、文弱,但胸中却有大海般的永远奔涌着思想巨浪的轰轰烈烈,骨子里却有岱岳般永远都独立不迁的堂堂正正。正如校园民谣里所吟唱的那样,未名湖是个海洋。如果未名湖是浩瀚无垠的知识、思想海洋,那么,博雅塔则是巍然挺立的风骨、精神高峰,他们延续了老北大的传统,充盈并散发着今日北大强大的“正能量”!